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慧力寺 康与之 〔宋代〕 江上浓阴晓未开,瘦筇支我上苍苔。春寒前日去已尽,今日又从何处来。
白话文翻译:
江面上浓重的云雾在早晨还未散开,我拄着细长的竹杖,踏上覆盖着青苔的小径。前些天已经消退的春寒,今天又不知从哪里回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浓阴:浓重的云雾。
- 瘦筇:细长的竹杖。
- 苍苔:覆盖在地面上的青苔。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寒未退的早晨,游历慧力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寒未退的早晨江边的景象。首句“江上浓阴晓未开”,通过“浓阴”和“晓未开”两个词,形象地勾勒出了早晨江面上云雾未散的朦胧景象。次句“瘦筇支我上苍苔”,以“瘦筇”和“苍苔”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拄杖行走的情景,增添了一丝孤寂和清幽的氛围。后两句“春寒前日去已尽,今日又从何处来”,通过对春寒的反复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浓阴晓未开”:描绘江面上浓重的云雾在早晨还未散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
- “瘦筇支我上苍苔”:通过“瘦筇”和“苍苔”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拄杖行走的情景,增添了一丝孤寂和清幽的氛围。
- “春寒前日去已尽”:提及前些天已经消退的春寒,暗示季节的变化。
- “今日又从何处来”:表达春寒不知从哪里回来的疑惑,透露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春寒前日去已尽,今日又从何处来”中的“去已尽”和“从何处来”赋予春寒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浓阴:浓重的云雾,象征朦胧和神秘。
- 瘦筇:细长的竹杖,象征孤寂和清幽。
- 苍苔:覆盖在地面上的青苔,象征自然和岁月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瘦筇”指的是什么? A. 细长的竹杖 B. 瘦弱的身体 C. 细长的树枝 D. 瘦弱的人
-
诗中“春寒前日去已尽”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 C. 季节的变化 D. 自然的规律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江边景象,但风格更为豪放。
诗词对比:
- 康与之《游慧力寺》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康与之的诗更为细腻,王维的诗则更为空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康与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