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居》

时间: 2025-01-26 00:51:39

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

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

有道难言□,虽贫未厌閒。

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僻居 康与之 〔宋代〕 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 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 有道难言,虽贫未厌閒。 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

白话文翻译:

偏僻的巷子里很少有人来往,柴门整天都是关闭的。 黄莺的歌声常常在柳树上响起,云影总是依附在山间。 有些道理难以言说,虽然贫穷但不厌倦闲适的生活。 平原上的烟雾四处弥漫,春天的思绪时有时无。

注释:

  • 过从:来往。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形容简陋。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云影:云的影子。
  • 有道难言:有些道理或感受难以用言语表达。
  • 未厌閒:不厌倦闲适的生活。
  • 川原:平原。
  • 烟四暝:烟雾四处弥漫,形容景象模糊。
  • 春思:春天的思绪或情感。

诗词背景: 康与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中通过描绘僻静的巷子、关闭的柴门、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宁静生活。诗中的“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而“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情感内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首句“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僻静的巷子和关闭的柴门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
  • 第二句“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第三句“有道难言,虽贫未厌閒”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一句“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拟人:“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中的“常在”和“不离”赋予了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如“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和“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巷僻:象征孤独和与世隔绝。
  • 柴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莺声:象征自然的美好。
  • 云影:象征自然的宁静。
  • 川原烟四暝:象征生活的模糊和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柴门尽日关”象征着什么? A. 简朴的生活 B. 孤独和与世隔绝 C. 自然的美好 D. 生活的模糊和复杂

  2. 诗中的“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一句“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生活的深思 C.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宁静生活,与康与之的《僻居》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康与之的《僻居》都描绘了隐居者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而康与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康与之的《僻居》,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鹿柴》,可以与康与之的《僻居》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