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伯通》
时间: 2024-09-19 21:17: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熊伯通
王安石
岁暮欣逢盖共倾,
川涂南北岂忘情。
事经官路心应折,
地入家山眼更明。
江上月华空自照,
梅边春意恰相迎。
关河不锁真消息,
野客犹能听治声。
白话文翻译:
在岁末时分,我们高兴地相逢,一起喝酒畅谈,
无论是南方的河流,还是北方的土地,都无法忘记我们的情谊。
经历了官场的事情,心中想必有些折磨,
但回到故乡的山水,眼前的景色就更加清晰明亮。
江面上的月光,孤独地照耀着,
梅花旁的春意,恰好迎来了新生。
关河虽然阻隔,但真实的消息依然能够传递,
即使是身在乡野,也能听到朝政的声音。
注释:
- 岁暮:岁末,指年末的时节。
- 欣逢:欣喜相逢。
- 盖共倾:一起饮酒。
- 川涂:河流与土地。
- 官路:指做官的道路,隐喻官场。
- 地入家山:回到故乡的山水。
- 江上月华:江面上的月光。
- 梅边春意:梅花旁的春天气息。
- 关河不锁:关卡和河流不能阻隔。
- 野客:乡间的客人。
- 治声:朝政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传统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江河、梅花等意象,常见于古诗词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情怀与对朋友的思念。王安石生活在宋代,官场之路艰辛,时常充满变故,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新法的倡导者,主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王安石的诗风清新、平易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岁末,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寄托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熊伯通》通过描绘岁暮时分的相聚场景,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思乡之情。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江上月华”、“梅边春意”,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带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江水的明亮反射和梅花的春意,象征着友谊的清澈与生机。诗人通过对比“官路”的艰辛与“家山”的宁静,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最后一联“关河不锁真消息,野客犹能听治声”,则传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依然能够感受到国家大事的关切,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暮欣逢盖共倾:在岁末时分与朋友相聚,一同饮酒,尽享欢乐。
- 川涂南北岂忘情:无论是南方的河流,还是北方的土地,友情永不磨灭。
- 事经官路心应折:经历了官场的风波,心中难免有些折磨与忧虑。
- 地入家山眼更明:回到故乡的山水,眼前的景色更加清晰明亮。
- 江上月华空自照:江面上的月光,孤独地照耀着,显得格外清幽。
- 梅边春意恰相迎:梅花旁的春意恰好迎来了新生,象征着希望。
- 关河不锁真消息:即使关河阻隔,真实的消息依然能够传递。
- 野客犹能听治声:身处乡野,依然能听到朝政的消息,关心国家大事。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川涂南北”与“事经官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江上月华”、“梅边春意”,丰富了情感表达,象征友谊与希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深思。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与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孤独与清澈,映射诗人内心的情感。
- 梅花:象征春天与希望,传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 江河:象征友情的深厚与不灭,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岁暮”是指什么时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江上月华空自照
- B. 地入家山眼更明
- C. 关河不锁真消息
- D. 事经官路心应折
-
诗中“梅边春意恰相迎”意思是:
- A. 梅花开得很晚
- B. 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相伴
- C. 梅花与春天无关
- D. 梅花已经凋谢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熊伯通》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前途的期许,前者更侧重于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后者则表现了离别的壮志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合集
- 《王安石传》 - 研究王安石生平及其诗歌的书籍
- 《古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的参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