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7:47: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儒者的失望与批判。诗中提到子云(指子思)游历天禄,学习华美的辞藻,然而对于真正的道理却没有深入思考。虽然作者在晚年有所领悟,但在显露才华的途径上却没有合适的方式。提到邹鲁之后,诗人归隐于此,难道他真的能知晓命运的符号吗?为何还要自甘沉沦于阁楼?长安的那些愚蠢的儒者,自身的操行却都很薄弱。他们嘲讽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传播的都是一些琐碎的知识。孟轲劝说要伐燕,伊尹则干预亳地。叩马触兵锋,食牛却渴望官爵。那些人少有羞耻之心,况且他们的才能都显得卓越。史官们因偏见使得许多真相被掩盖,自古以来就喜欢钻牛角尖。
注释:
- 子云:指孔子之孙子思,代表儒家思想。
- 天禄:指高贵的地位或荣耀。
- 华藻:精美的词藻,指表面华丽的学问。
- 邹鲁:指孔子和孟子的故乡,象征儒家思想的传承。
- 符命:命运的征兆。
- 阁:指高处的书斋,象征隐居。
- 愚儒:指那些无知的儒者。
- 孟轲:指孟子。
- 伊尹:指商朝的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 叩马:比喻冒犯权威。
- 史官: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象征历史的公正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倡导新法以促进社会发展,诗歌风格清新,直白。王安石的诗歌常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政治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感到失望与愤怒之时,反映了他对儒生虚浮学问的不满,以及对当时政治腐败、士人失责的批判。
诗歌鉴赏:
《扬雄二首 其一》不仅是对儒家学术的一种批判,更是对士人道德沦丧的深刻反思。王安石通过描绘子云游天禄的场景,揭示出当时一些儒者只追求华丽的外表,缺乏对真理的深入思考。诗中提到“覃思晚有得”,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往往是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才能显现,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因为缺乏适当的机会而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诗中提及“长安诸愚儒”,将当时的士人群体一一揭露,表达了对其虚伪和自私的强烈不满。王安石不仅批评了这些儒者的学术态度,更深入到他们的道德操守与社交行为,指出他们对异己的谤嘲及对权力的趋附,体现了对权力与金钱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犀利的语言,展现了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与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云游天禄:子云(子思)在高贵的地位中游历,表面光鲜。
- 华藻锐初学:华丽的辞藻只是初学的表面功夫。
- 覃思晚有得:思考虽晚,却有所领悟。
- 晦显无适莫:真正的才华却难以显露。
- 寥寥邹鲁后:在邹鲁之后,诗人归隐。
- 于此归先觉:在此处归于早已觉悟的人。
- 岂尝知符命:难道真的能理解命运的符号吗?
- 何苦自投阁:为何甘愿自我放逐于书斋?
- 长安诸愚儒:长安的那些无知的儒者。
- 操行自为薄:道德操行相对薄弱。
- 谤嘲出异己:嘲讽异己,传播谣言。
- 传载因疏略:传播的知识因疏忽而略显稀薄。
- 孟轲劝伐燕:孟子劝说伐燕之事。
- 伊尹干说亳:伊尹在亳地干预。
- 叩马触兵锋:冒犯权威,触及兵器的锋芒。
- 食牛要禄爵:渴求官职与利益。
- 少知羞不为:少有羞耻心,竟然不以此为耻。
- 况彼皆卓荦:更何况他们个个都显得卓越。
- 史官蔽多闻:史官因偏见而遮蔽真相。
- 自古喜穿凿:自古以来,喜欢钻牛角尖。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比喻:将“叩马触兵锋”作为冒犯权威的比喻,形象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突出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当时士人的批判,表达了对虚荣与伪学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儒家学术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与困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禄:象征高贵与荣耀,反映对权力的渴求。
- 华藻:象征表面华丽的学问,反映对肤浅知识的批判。
- 邹鲁:象征儒家思想的传承,反映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 牛:象征物质利益,反映对权力与金钱的追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所批判的主要对象是哪个群体? A. 官员
B. 儒生
C. 商人
D. 农民 -
诗中提到的“子云”指的是谁? A. 孔子
B. 孟子
C. 子思
D. 伊尹 -
“长安诸愚儒”中的“愚儒”指的是: A. 有学问的人
B. 无知的士人
C. 有权势的人
D. 贤明的智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探讨隐居与社会的关系。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对比: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政治批判与现实关怀,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王安石的《扬雄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社会责任,后者追求个人自由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