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七 扶桑亭》
时间: 2025-01-11 06:1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虚亭立水面,问树乃称奇。
不谓虬龙影,能于隙地垂。
互承栏并槛,交接涧通池。
长日披襟坐,摊书尤所宜。
白话文翻译:
这座虚亭矗立在水面上,我问那棵树,真是奇妙。
不曾想那蜿蜒的龙影,竟然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延伸。
亭子和栏杆相互支撑,交汇的地方将涧水引入池中。
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披着衣襟坐着,翻开书本,正合适。
注释:
- 虚亭:指的是一种开放式的亭子,象征着虚无和空灵。
- 称奇:称赞其奇特之处。
- 虬龙影:虬龙指的是蜿蜒的龙,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树影投射的形态。
- 涧通池:指的是小溪流入池塘,水源的连接。
- 披襟坐:披开衣襟,形容悠闲自得的状态。
典故解析:
- 扶桑:在古代神话中,扶桑是东海上的神树,象征着日出之地,暗示了光明和希望。
- 长日:形容时间的悠长,给人以放松的空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珏,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作者在“寄傲园”游玩时,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虚亭立水面”的描写,展示了亭子与水的和谐共存。诗中的“问树乃称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显示了他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接下来,“不谓虬龙影,能于隙地垂”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树影与龙影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动感与生机。
全诗布局严谨,前两句描绘景致,后两句则描绘诗人自身的悠闲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长日披襟坐,摊书尤所宜”,传达出诗人在自然中独自享受时光的洒脱与恬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潇洒自若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虚亭”与“水面”结合,展现出一种虚幻而宁静的氛围。
- 第二联用“虬龙影”的意象,增添了景色的灵动性,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叹。
- 第三联则描绘了亭子与栏杆的结构,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第四联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达出一种闲适与自得的生活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影比作虬龙,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互承栏并槛”,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问树的行为,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恬淡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亭:象征着闲适与雅致的生活。
- 水面:象征着宁静与柔和。
- 树:代表着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 书:象征着知识与思想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亭立水面”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诗人对水的赞美
- B. 亭子与水的和谐关系
- C. 诗人的忧伤
-
“虬龙影”指的是什么?
- A. 一条真实的龙
- B. 树影在水面上的倒影
- C. 一种神话中的生物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悠闲生活的追求
- B. 描述城市生活的烦闷
- C. 讲述个人的悲伤故事
答案:
-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宁静;而刘珏的诗则更为生动活泼。
- 李白的《庐山谣》:注重表现山的雄伟与人的情感,而刘珏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珏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