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临平道中
侧帽东风,轻桡剪断朝来雨。
去年客路。愁听车铃语。
黛色临平,影作眉痕聚。
春如许。玉人心绪。
恐被眉痕误。
白话文翻译:
在东风轻拂的时节,我斜戴着帽子,轻轻划桨,划断了清晨的细雨。回想起去年在这个地方的旅途,听到车铃声,我不禁感到忧愁。黛色的临平山,影子像是眉头的皱痕相聚。春天如此美好,然而那位美人的心情却让我担忧,害怕她的眉头皱纹会误解我的情意。
注释:
- 侧帽:斜着戴的帽子,表现出一种随意和轻松的状态。
- 轻桡:轻轻划动的船桨,暗示着悠闲的心态。
- 剪断朝来雨:形象地描绘出轻舟驶过,雨水被划开,带有一种清新之感。
- 愁听车铃语:从车铃声中感到忧愁,体现了对往事的追忆和感伤。
- 黛色:深青色,常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增加了诗的意境。
- 眉痕聚:形容眉头的皱纹,暗示着内心的愁苦和不安。
- 玉人心绪:指美人的心情,暗示着对她情感的关注和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献,清代诗人,生平及具体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作为人熟知。其诗风多表现细腻、情感丰富,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同时也暗含了对心中美人的思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点绛唇 临平道中》一诗,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诗的开头以“侧帽东风,轻桡剪断朝来雨”引入,生动描绘出了一幅春日旅行的图景,东风轻拂,雨水渐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客路”,此处的“愁”字尤为关键,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与无奈。
“黛色临平,影作眉痕聚”,这里的描写将山水与人事巧妙结合,黛色的山影仿佛映照出心中的愁苦。紧接着“春如许,玉人心绪”,诗人借春天的美好,映衬出“玉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生动刻画出一位美人的愁思。最后一句“恐被眉痕误”,则是对情感的无奈与忧虑,显得十分深沉。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眷恋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侧帽东风:轻松的姿态,暗示诗人心情愉悦。
- 轻桡剪断朝来雨:描绘了春日的清新与愉悦,象征旅途的顺利。
- 去年客路:引入回忆,表现对过去的思考与情感的牵挂。
- 愁听车铃语:车铃声带来的忧愁,暗示对往事的思念。
- 黛色临平,影作眉痕聚:自然景与人情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春如许:春天的美好与人情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玉人心绪:对美人情感的关注,显示出对她内心世界的探知。
- 恐被眉痕误:情感的无奈与忧虑,形成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影作眉痕聚”,将山影比作眉头的皱纹。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春光的美好与忧愁。
- 对仗:如“侧帽东风,轻桡剪断”,展现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旅途中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美好情感的渴望,情感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春天的气息,象征生机与希望。
- 轻桡:旅行的轻松与惬意。
- 雨:象征过往的忧愁与思念。
- 黛色:代表着山水的宁静与深远。
- 玉人:象征着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侧帽”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帽子
- B. 一种姿态
- C. 一种情感
-
“愁听车铃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忧愁
- C. 疲惫
-
诗中“春如许”意在表达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对春天的失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谭献的《点绛唇》都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情感的思考,但李清照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谭献则融入了更多自然景色的描写,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与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精粹》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