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哭蔡启翁》
时间: 2025-02-04 15:27:08意思解释
忆旧游 哭蔡启翁
作者: 林朝崧 〔清代〕
原文展示:
问春风蝶化,夜雨鹃啼,魂去何之?最薄才人命!
甚吹花题叶,便送生涯。青衫我亦憔悴,汐社共栖迟。
数往日欢场,琴歌酒赋,总惹相思。相思了无益,
料三生石上,再见难期。十载题襟句,拟西窗剪烛,亲写乌丝。
空名料理身后,此计未为痴。但天上人间,鸡林传遍,君岂知?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拂,蝴蝶纷飞,夜雨中杜鹃啼鸣,灵魂又去往何方?才子的人生最为薄命!
即便是吹花吟叶,也只是在送走生涯。我的青衫也显得憔悴,汐社的栖居也变得迟缓。
回想往日的欢乐场景,琴声歌声与酒赋,尽是惹起无尽相思。相思又无益,
想在三生石上,再见的机会实在渺茫。十年来我在襟上题句,打算在西窗下剪烛,亲自写下乌丝。
空有名声料理身后,这样的打算未必痴迷。然而在天上人间,鸡林的传闻已遍布,君岂知晓?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命:意指命运短暂、薄弱。
- 汐社:指潮汐交替的地方,这里引申为栖身之处。
- 三生石:传说中三生三世的见证,象征着缘分的难再。
典故解析:
- 三生石:源自《红楼梦》中提到的缘分与轮回,象征着情感的绵延与冥冥中的安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朝崧,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后期生活在清初,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寄情于山水、友人,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感慨人生无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蔡启翁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哀思,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死、友情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忆旧游 哭蔡启翁》是林朝崧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揭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问春风蝶化,夜雨鹃啼”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哀愁,暗示着作者内心的惆怅。在对春天与杜鹃的描写中,诗人将自身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紧密结合,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中“青衫我亦憔悴,汐社共栖迟”一句,表达出诗人因失去友人而感到的憔悴与无奈,青衫象征着诗人的身份,而汐社则是他对友人留恋的栖息地。接着,回忆往日的欢乐时光,琴歌酒赋,虽然是愉悦的回忆,但却因友人的离去而变得愈加悲伤。
最后,“但天上人间,鸡林传遍,君岂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曾知晓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带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丰富。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意象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死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春风蝶化,夜雨鹃啼,魂去何之?: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内心的困惑和哀伤,暗示友人的离去。
- 最薄才人命!:感叹才子的命运短暂而脆弱,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惋惜。
- 青衫我亦憔悴,汐社共栖迟。:自己也因失去而憔悴,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数往日欢场,琴歌酒赋,总惹相思。:回忆快乐的时光,却因思念而愈加痛苦。
- 相思了无益,料三生石上,再见难期。:相思无益,期待再见的渺茫,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
- 十载题襟句,拟西窗剪烛,亲写乌丝。:十年的友谊与记忆,希望能在西窗下重聚。
- 空名料理身后,此计未为痴。:即使有名声,终究无法解决内心的孤寂。
- 但天上人间,鸡林传遍,君岂知?:感慨人生的无常,友人或许无法了解自己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风蝶化”象征生机与美好。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以怀念故友为主题,表现了对友人离世的惋惜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折射出清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希望。
- 杜鹃:常与离愁相联系,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青衫:象征诗人自身的身份与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薄命”是指什么? A. 才子短命
B. 花草凋零
C. 人生无常 -
“三生石”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轮回与缘分
C. 自然 -
诗人对往昔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怀念与惋惜
C. 轻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怀念友人,但更具豪放之情。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自然景象,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中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