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杂书》

时间: 2025-01-27 03:34:24

萧萧慈竹鸟呼风,宛似山光小阁东。

剩欲杖藜寻昨梦,更添红绽绿阴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中杂书
陆游

萧萧慈竹鸟呼风,
宛似山光小阁东。
剩欲杖藜寻昨梦,
更添红绽绿阴中。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间,鸟儿在风中啼叫,声音萧瑟;
看起来像是山间的光景,出现在小阁楼的东边。
我还想拄着拐杖去寻找昨天的梦,
而如今在绿荫之中更添几分红花的绽放。

注释

  • 萧萧:形容声音微弱且清冷,此处形容鸟叫声。
  • 慈竹:指的是柔和的竹子,体现了自然的温柔和宁静。
  • 宛似:像,形容一种相似的状态或景象。
  • 杖藜:拄着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古人常用来制杖。
  • 昨梦:指的是过去的梦境,可能是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 红绽绿阴:形容花朵在绿荫中绽放的美好景象。

典故解析

杖藜:古代文人常用藜杖,象征着高洁与隐逸。陆游生于宋代,生活在战乱时期,常有隐居田园之志,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风雄浑豪放,擅长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作品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陆游创作《园中杂书》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弱。他在诗中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园中杂书》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诗作。开头两句“萧萧慈竹鸟呼风,宛似山光小阁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鸟鸣的声音,营造出幽静的自然氛围。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竹林的清幽,也引发读者对自然美的向往。接下来的“剩欲杖藜寻昨梦”,则将诗人的情感转向内心的追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和渴望。

最后一句“更添红绽绿阴中”则以花的绽放来象征生命的希望和美好,尽管时光流逝,生活依旧充满生机。整首诗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展现了陆游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萧慈竹鸟呼风”:描绘了竹林中鸟鸣的萧瑟声,传递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气氛。
    • “宛似山光小阁东”:通过“宛似”连接了竹林的景色与山间的美景,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剩欲杖藜寻昨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寻。
    • “更添红绽绿阴中”:在绿荫中绽放的花朵,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鸣与自然风景相联系,形成生动的画面。
    • 拟人:鸟叫声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生命希望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象征柔和与坚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代表自由与灵动,强调生机与活力。
  • :象征过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追寻。
  • 红花: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形容的是: A. 清澈的水声
    B. 微弱的鸟鸣
    C. 轻风拂动

  2. “杖藜”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植物制成的拐杖
    C. 一种乐器

  3. 诗中提到的“昨梦”主要表达了: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设想
    C. 对现实的逃避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参考书目将帮助深入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背景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