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萧河南
原文展示:
厌剧辞京县,褒贤待诏书。
酂侯方继业,潘令且闲居。
霁后三川冷,秋深万木疏。
对琴无一事,新兴复何如。
白话文翻译:
厌倦了繁华的京城生活,我辞别了这里,
希望能得到贤者的推荐和书信。
酂侯正在继承自己的事业,潘令则安于闲居。
雨霁之后,三川的水面显得清冷,秋天深了,万木都显得稀疏。
面对琴棋,我没有任何事可做,新的兴致又能如何呢?
注释:
- 厌剧:厌倦了繁华的生活。
- 京县:指京城,象征繁华与权利的所在。
- 褒贤:赞扬贤者,指希望得到贤人的推荐。
- 酂侯:指的是酂县的侯爵,象征有前途的名仕。
- 潘令:指的是潘县的令,象征安逸的生活。
- 霁后:雨过天晴后。
- 三川:指三条河流,象征自然景象。
- 新兴:新的兴趣或事情。
典故解析:
- 酂侯与潘令:历史上代表不同的生活态度,酂侯代表追求事业,潘令则代表安逸的生活。
- 三川冷:象征雨后清新的自然环境,暗示作者内心的清冷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居于江南。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写田园生活和人事感悟。
创作背景:
《赠萧河南》写于韦应物辞别京城,渴望远离喧嚣,追求隐逸生活的背景下。诗人以对友人的赠诗表达内心的追求与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厌剧辞京县”指明主旨,流露出对权力与喧嚣的厌倦。接着提到“酂侯方继业,潘令且闲居”,将两种生活态度并列,既有对事业追求的赞美,也有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后半部分描绘了雨后清冷的自然景象,带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以“对琴无一事,新兴复何如”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迷茫与无所适从。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韦应物的描写既有对友人的关怀,又流露出个人的哲理思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厌剧辞京县”: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厌倦,渴望辞去喧嚣的生活。
- “褒贤待诏书”:希望能得到贤者的推荐与启发。
- “酂侯方继业”:提到有前途的名仕,代表追求事业的态度。
- “潘令且闲居”:提到安于闲居的人,象征一种安逸的生活方式。
- “霁后三川冷”:描绘自然景象,暗示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独。
- “秋深万木疏”:通过季节变化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对琴无一事”:面对琴棋的无所事事,表达内心的空虚。
- “新兴复何如”:询问新的兴趣与追求,流露出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自然景象象征内心的情感变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 比喻:通过“琴”暗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主题思想:
全诗以“厌剧”为引子,探讨人生选择与内心追求,结合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生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县”:象征繁华与权利。
- “酂侯”“潘令”:象征不同的人生选择。
- “三川”“万木”:自然意象,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冷。
- “琴”:象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酂侯”象征什么? A. 安逸生活
B. 事业追求
C. 朋友关系
D. 自然景象 -
“对琴无一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愉悦
B. 空虚
C. 欢快
D. 忧伤 -
“霁后三川冷”中的“霁后”指的是什么? A. 雨过天晴
B. 天气寒冷
C. 秋天来临
D. 大雪纷飞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韦应物的《赠萧河南》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韦应物则更显沉静与内省,两者的风格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