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内闲居》
时间: 2025-01-10 21:5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郡内闲居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栖息绝尘侣,孱钝得自怡。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
长廊独看雨,众药发幽姿。
今夕已云罢,明晨复如斯。
何事能为累,宠辱岂要辞。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郡内,我与尘世绝缘,心中虽有些迟钝,却能自得其乐。
我腰间挂着竹制的符咒,心念与庐山的青黑交融。
白天我沉沉入睡,起身坐下却无任何思绪。
在长长的走廊里独自看着雨,众多药草悄然绽放出幽雅的姿态。
今晚已经结束,明晨又将如是。
何必因何事而烦恼,荣宠和羞辱又何必在意。
注释:
- 栖息:栖息、安居。
- 绝尘侣:远离尘世的伴侣,指远离喧嚣的人。
- 孱钝:迟钝、愚笨。
- 竹使符:一种竹制的符咒,象征着安宁和避邪。
- 庐山缁:庐山的色彩,缁指黑色,意喻心与自然的交融。
- 兀无思:呆坐而无所思考。
- 幽姿:隐秘而优雅的姿态。
- 宠辱岂要辞:荣宠与羞辱又何必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穆溪,世称韦穆。韦应物生于盛唐,曾任职于地方,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郡内闲居》创作于韦应物晚年,诗人在郡县任职期间,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渗透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郡内闲居》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自然美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繁华后所获得的心灵安宁。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栖息绝尘侣”引入,明确表明自己与世俗的疏离,接着用“孱钝得自怡”表达即便内心平淡,但也能享受到宁静的乐趣,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正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则通过竹符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庐山的深邃色彩则隐喻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永日一酣寝,起坐兀无思”,描绘了诗人日复一日的闲适生活,体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长廊独看雨,显露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这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最后几句总结了诗人的心态:即使生活平淡无奇,也不必为荣辱所累,强调了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这首诗并非单纯的田园诗,而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淡然和自我内心的满足,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栖息绝尘侣:说明自己远离尘世,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
- 孱钝得自怡:虽感到迟钝,却能自得其乐。
- 腰悬竹使符:象征一种精神寄托与安宁。
- 心与庐山缁:心灵与自然的融合,感受到庐山的神秘与深邃。
- 永日一酣寝:长时间的沉睡,享受无忧的生活。
- 起坐兀无思:起身坐下后却无所思考,体现出一种恍惚的状态。
- 长廊独看雨:在长廊中独自欣赏雨景。
- 众药发幽姿:药草在雨中绽放,幽雅而自然。
- 今夕已云罢:今晚的时光已经结束。
- 明晨复如斯:明天又将回到这种宁静的状态。
- 何事能为累: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让自己感到累。
- 宠辱岂要辞:对荣辱的态度是不以为然。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心与庐山缁”以庐山比喻内心的深邃。
- 拟人:药草“发幽姿”赋予植物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对仗:如“宠辱岂要辞”与“何事能为累”,形成和谐对称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强调心态的平和,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它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不必在意外界的荣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使符:象征安宁与避邪,寄托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 庐山:代表自然的壮丽与深邃,象征诗人内心的追求。
- 药草:隐喻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传达一种生生不息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郡内闲居》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
诗中“腰悬竹使符”的象征意义是: A. 军事
B. 安宁
C. 财富
D. 名声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权力的追求
B. 追求名利
C. 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D. 怀古伤今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韦应物与王维同为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的沉思,两者的风格虽有相似之处,但韦应物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地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韦应物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