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雪皎素丝,何意坠墨池。
青苍犹可濯,黑色不可移。
女工再三叹,委弃当此时。
岁寒虽无褐,机杼谁肯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霜雪般洁白的丝线,令人疑惑为何会掉入墨水池中。虽然青色的丝线还可以清洗,但黑色的丝线却无法改变。女工在此时叹息不已,感到无奈与失落。尽管寒冬来临,虽然没有粗糙的衣衫,但又有谁愿意去织造呢?
注释
- 皎素丝:洁白的丝线,皎洁明亮。
- 墨池:指盛墨水的池子,象征污浊或障碍。
- 青苍:青色,表示一种可洗净的颜色。
- 黑色不可移:黑色的丝线一旦沾上墨水,就无法再洗净。
- 女工:指从事织造的女性。
- 机杼:指织布机,象征着劳动和创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少微,福建南平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之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感事》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女工的辛勤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劳动者的忽视与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切感触。
诗歌鉴赏
《感事》通过霜雪与墨池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感伤。诗歌的开头通过“霜雪皎素丝”形象地描绘出洁白的丝线,暗指女性的纯洁与辛勤。而“何意坠墨池”则是对生活中意外遭遇的困惑与无奈的感慨。青苍的丝线尚可洗净,而黑色的丝线则象征着无法改变的现实,反映出生活的残酷与无情。
女工的叹息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表现了她们在艰辛的劳动中对生活的无力感。最后一句“岁寒虽无褐,机杼谁肯施”则是对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尽管寒冬来临,衣物不再温暖,但又有谁愿意去付出劳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社会对女性劳动者的忽视与困境,折射出广泛的社会问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雪皎素丝:描绘出丝线的洁白,暗示女性的纯洁。
- 何意坠墨池:表现出对生活困境的疑惑与无奈。
- 青苍犹可濯:青色的丝线还可以清洗,象征希望。
- 黑色不可移:黑色的丝线无法改变,象征无法逃避的现实。
- 女工再三叹:表达女工的无奈和心声。
- 委弃当此时:在这样的时刻,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忽视。
- 岁寒虽无褐:虽然生活艰难,但缺少温暖的衣物。
- 机杼谁肯施:反映出对劳动的冷落和社会的冷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丝线比作女性的命运,暗示其脆弱与坚韧。
- 对比:青苍与黑色的对比,体现出希望与绝望的对立。
- 排比:通过女工的叹息,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劳动者的关怀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生活中无奈与困境,呼唤对劳动者的关注与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雪:象征纯洁和美好。
- 墨池:象征生活中的污浊与困境。
- 青苍:象征希望与可改变的可能性。
- 黑色:象征无法改变的现实与绝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雪皎素丝”指的是什么?
- A. 黑色丝线
- B. 白色丝线
- C. 绿色丝线
-
诗中女工的叹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
“青苍犹可濯”中的“青苍”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黑色
- B. 白色
- C. 青色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商隐《无题》
诗词对比
- 韦应物《感事》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人生活境遇的感慨,韦应物更侧重于女性劳动者的命运,而杜甫则关心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