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时间: 2024-10-16 15:24:50

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去年今日长干里,遥望锺山与此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王安石

六幅生绡四五峰,
暮云楼阁有无中。
去年今日长干里,
遥望锺山与此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六幅生绡上描绘的四五座山峰,暮色中的云彩与楼阁在朦胧中交织。回想起去年今日,我在长干里遥望锺山的情景,与此刻的美景相似。


注释:

字词注释

  • 生绡:一种薄而透明的绸布,常用于画图。
  • 暮云:傍晚的云彩,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 楼阁:指建筑物,通常是有层次的高楼,代表着人文景观。
  • 长干:长干里,指的是长干村,位于古代的长江沿岸。
  • 锺山:指的是某座山,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标志性山脉。

典故解析

  • 长干:与王安石相关的地名,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锺山: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欣赏,可能是诗人在创作时的灵感来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力量。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质,也有细腻柔和的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峰期。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学士院燕侍郎画图》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佳作,诗中通过对生绡画作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首句“六幅生绡四五峰”,以生绡作为载体,展示出山峰的轮廓,仿佛将诗人与画作紧密相连。接下来的“暮云楼阁有无中”,通过“有无”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去年今日长干里”一句,透出一种时光的流逝与怀旧之情,诗人在回忆中与现实交织,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最后一句“遥望锺山与此同”,将时空的距离拉近,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共同向往,也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整首诗在意境上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幅生绡四五峰:生绡上描绘出四五座山峰,展现了景物的美丽与精致。
  • 暮云楼阁有无中:傍晚的云彩与楼阁交融,模糊而又清晰,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去年今日长干里:回忆起一年前在长干的景象,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美好回忆。
  • 遥望锺山与此同:对比当下与过去的美景,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绡比作画作,展现其美的特质。
  • 对仗:如“有无中”,对比出不同的美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的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绡:象征着艺术与美的承载。
  • 暮云: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带有忧伤与思念。
  • 楼阁:象征着人文景观,与自然的结合。
  • 锺山:代表着自然的永恒与诗人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六幅生绡”指的是什么?

    • A. 绸布上的山峰
    • B. 六种颜色的布
    • C. 六幅画作
    • 答案:A
  2. “去年今日长干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怀念
    • C. 快乐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锺山”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诗人的故乡
    • C. 过去的回忆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学士院燕侍郎画图》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安石更偏向于细腻的描写与怀旧情感,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激情的气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王安石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