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时间: 2025-01-26 04:28:09

花柳发韶年,妆成子夜妍。

弄箫成艳曲,调瑟岂哀弦。

翡翠巢金埒,鸳鸯扑锦缠。

不将银烛灭,看取玉人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
作者: 张元凯 〔明代〕

花柳发韶年,妆成子夜妍。
弄箫成艳曲,调瑟岂哀弦。
翡翠巢金埒,鸳鸯扑锦缠。
不将银烛灭,看取玉人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花柳树正是美好的年华,女子妆扮得如同子夜般美丽动人。
吹箫奏出动听的曲子,调和瑟声岂会显得悲伤呢?
翡翠鸟在金色的巢中栖息,鸳鸯在锦绣上嬉戏缠绕。
不必熄灭银色的烛光,尽情欣赏那美丽的人儿的怜爱。


注释

字词注释

  • 韶年: 美好的年华。
  • 妆成: 打扮得非常美丽。
  • 弄箫: 演奏箫,一种古代的乐器。
  • : 一种古代弦乐器,通常有25根弦。
  • 哀弦: 悲伤的弦乐。
  • 翡翠: 一种鸟类,颜色鲜艳。
  • 金埒: 金色的巢穴,这里比喻华丽的环境。
  • 鸳鸯: 一种象征爱情的水鸟。
  • 锦缠: 精美的锦缎,指美丽的装饰。
  • 银烛: 银色的蜡烛,象征温馨的氛围。
  • 玉人: 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意象和情感均与古代文人对爱情、美好时光的赞美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凯,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常表现对自然和爱情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对人生、爱情、美好时光的追求和赞美,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子夜》是一首描绘春夜美景与爱情的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的开头两句通过“花柳发韶年,妆成子夜妍”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女子的美丽,描绘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和视觉上的享受。接下来的“弄箫成艳曲,调瑟岂哀弦”则通过音乐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欢快而不悲伤的氛围,暗示着爱情的愉悦与和谐。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巧妙地将翡翠与鸳鸯融入其中,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甜蜜与浪漫。“翡翠巢金埒,鸳鸯扑锦缠”,这几句生动描绘了鸟儿在华丽环境中嬉戏的场景,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深厚情感。而最后一句“不将银烛灭,看取玉人怜”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流露出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柔而热烈的情感,令人感受到春夜的美丽和爱情的甜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柳发韶年: 描绘春天来临,花柳争相开放,象征青春的到来。
  2. 妆成子夜妍: 女子打扮得如同子夜般美丽,突出女性的魅力。
  3. 弄箫成艳曲: 演奏的箫声动听,表现出欢乐的氛围。
  4. 调瑟岂哀弦: 反问瑟声为何要显得悲伤,强调乐曲的欢快。
  5. 翡翠巢金埒: 形容翡翠鸟栖息在华丽的巢中,象征富贵与美丽。
  6. 鸳鸯扑锦缠: 鸳鸯嬉戏在锦缎上,暗示爱情的甜蜜与缠绵。
  7. 不将银烛灭: 不必熄灭烛光,象征温馨的环境与氛围。
  8. 看取玉人怜: 欣赏美丽的人儿,表露出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花柳发韶年"中将花柳比作青春,形象生动。
  • 对仗: 每两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鸳鸯扑锦缠"把鸳鸯拟人化,表现其爱情的温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与爱情的甜美,表达了对青春、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柳: 象征春天与青春。
  • 箫瑟: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翡翠、鸳鸯: 象征爱情与美好。
  • 银烛: 象征温暖与浪漫的氛围。
  • 玉人: 象征美丽的女性与爱情的对象。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春夜的美丽图景,象征着爱情的甜蜜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A. 笛
    B. 箫
    C. 琵琶
    D. 瑟
    答案: B, D

  2. 填空题: 诗中“翡翠巢金埒”描绘的是一种____的环境。
    答案: 华丽

  3. 判断题: 诗中“调瑟岂哀弦”表达了乐曲的悲伤情感。 (对/错)
    答案: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经典诗作,同样描绘春夜的美景与情感。
  • 《静夜思》: 李白的名作,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张元凯《子夜》 vs 李白《静夜思》

  • 主题: 《子夜》主要描绘爱情与春夜的美好,《静夜思》则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风格: 《子夜》语言轻快、欢愉;《静夜思》则显得沉静、深情。

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刻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