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入宣城界(一作春江晚行)》

时间: 2025-01-10 21:51:15

斜日片帆阴,春风孤客心。

山来指樵路,岸去惜花林。

海气蒸云黑,潮声隔雨深。

乡愁不可道,浦宿听猿吟。

意思解释

晚入宣城界(一作春江晚行)

作者: 钱起 〔唐代〕

原文展示:

斜日片帆阴,春风孤客心。
山来指樵路,岸去惜花林。
海气蒸云黑,潮声隔雨深。
乡愁不可道,浦宿听猿吟。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帆影映在水面上,春风吹拂,令人感到孤独的旅人心情。山间的景色指引着樵夫的归路,岸边的花林令人不舍。海边的气息蒸腾着乌云,潮水声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幽深。对故乡的思念无法用言语表达,夜宿江浦时只能静静听到猿猴的啼鸣。

注释:

  • 斜日: 夕阳,光线倾斜。
  • 片帆阴: 远处的帆影,映在水面上。
  • 孤客心: 孤独的旅人的心情。
  • 樵路: 砍柴的路,指向归家的方向。
  • 惜花林: 对岸边花林的留恋。
  • 海气蒸云黑: 海上的雾气让天空变得阴沉。
  • 潮声隔雨深: 潮水声在雨中显得更加遥远而深沉。
  • 乡愁不可道: 思乡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 浦宿听猿吟: 在江边过夜,听到猿猴的叫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乡愁”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古代文人常用猿啼暗示孤寂与思乡,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莲,出生于江苏。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山水、风景以及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鼎盛时期,诗人常常在社会动荡与个人游历之间感受到深切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晚入宣城界”为题,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乘船行进至宣城的情景。开篇以“斜日片帆阴”展现了傍晚的宁静与美好,随即转入孤独的感受,表达了旅行者在旅途中面对自然风光的感怀与思乡之情。诗中用“春风孤客心”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孤寂,正是这种孤独感使得自然景物在诗人心中显得更加生动。接下来通过“山来指樵路,岸去惜花林”描绘出归家的希望与对美好景物的留恋,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海气蒸云黑,潮声隔雨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重与幽远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忧伤与思念。最后一句“乡愁不可道,浦宿听猿吟”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明游子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猿吟声成为思乡情绪的引发点,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斜日片帆阴: 描绘夕阳西下,帆影轻轻落在水面。
  2. 春风孤客心: 春风吹拂,激起旅人的孤独感。
  3. 山来指樵路: 山的方向指引着归家的路径。
  4. 岸去惜花林: 对岸边花林的不舍,表现了对自然的眷恋。
  5. 海气蒸云黑: 海面上蒸腾的雾气使天空变得阴沉。
  6. 潮声隔雨深: 潮水声在细雨中显得遥远而深沉。
  7. 乡愁不可道: 对故乡的情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8. 浦宿听猿吟: 在江边宿夜,听到猿猴的啼鸣,增添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乡愁不可道”暗示无法言表的情感。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感情,使之与诗人内心产生共鸣。
  • 对仗: “山来指樵路,岸去惜花林”体现了诗词的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 象征夕阳,代表生命的流逝与孤独的时刻。
  • 孤客: 代表游子,象征游历与思乡。
  • 樵路、花林: 代表归家的希望与对自然的留恋。
  • 潮声、猿吟: 代表自然的声音,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乡愁不可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思念
    • C. 快乐
  2. 诗人通过哪种景物来体现孤独感?

    • A. 海
    • B. 猿
    • C. 山
  3. 诗的首句描绘了哪个时间段的景色?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答案:

  1. B. 思念
  2. B. 猿
  3. C. 傍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钱起的《晚入宣城界》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钱起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李白则通过月光来引发思乡之情,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抒情方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