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发箭场岩下作》

时间: 2025-01-10 18:52:46

行役不遑安,在幽机转发。

山谷无明晦,溪霞自兴没。

朝栉杉下风,夕饮石上月。

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阙。

宁知采竹人,每食惭薇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发箭场岩下作》
作者:钱起 〔唐代〕

行役不遑安,在幽机转发。
山谷无明晦,溪霞自兴没。
朝栉杉下风,夕饮石上月。
懿尔青云士,垂缨朝凤阙。
宁知采竹人,每食惭薇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谷中劳作的辛苦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诗人说,忙于奔波的人无法安宁,身处幽深的山谷中,时光在流逝。山谷里没有白天和黑夜的界限,溪水的霞光在流动中消失。早晨我在杉树下梳理风发,晚上却在石头上饮月光。你们这些青云之志的士人,朝朝暮暮都在朝廷里高官显位。谁能知道那采竹的人,吃着野菜心中却感到惭愧。

注释

  • 行役:行走劳作,指在外奔波。
  • 不遑安:没有时间安宁。
  • 幽机:幽静的环境和机缘。
  • 明晦:明亮和黑暗,指时光的流逝。
  • 溪霞:溪水中的霞光。
  • 朝栉杉下风:早晨在杉树下梳理头发,形容清晨的宁静。
  • 夕饮石上月:晚上在石头上享受月光。
  • 懿尔青云士:你们这些志向高远的士人。
  • 垂缨朝凤阙:指在朝廷中担任高官。
  • 宁知采竹人:谁能知道那采竹的人。
  • 惭薇蕨:吃着野菜而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起(约725年-780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逸人,浙江人。钱起的诗风朴素而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行役之际,反映了他在自然环境中思考人生理想的独特体验。诗中对比了忙碌的采竹人和高官显贵的士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地位的思考与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夕发箭场岩下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田园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行役不遑安”引入,表现了自己的忙碌和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在社会洪流中人们的心声。接着,诗人描述了所处的自然环境——没有明晦之分的山谷、时光流逝的溪水与霞光,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敏感与热爱。

到达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向那些高官显贵的士人发出质问,暗示着他对社会地位和价值观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末“宁知采竹人,每食惭薇蕨”,则是对普通人的同情与理解,展现了他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关怀,暗示着不论地位高低,人们内心的追求与羞愧感是相通的。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典雅、精致,内容上更是透过景物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役不遑安:诗人忙于奔波,无法享受宁静的生活。
  2. 在幽机转发:在幽静的环境中,时光悄然流转。
  3. 山谷无明晦:山谷中没有分明的白昼与黑夜。
  4. 溪霞自兴没:溪水中的霞光在流动中消逝。
  5. 朝栉杉下风:早晨在杉树下梳理头发,感受清风。
  6. 夕饮石上月:傍晚在石头上享受明亮的月光。
  7. 懿尔青云士:赞美那些志向高远的士人。
  8. 垂缨朝凤阙:他们在朝廷中担任高官显位。
  9. 宁知采竹人:谁能理解那些默默无闻的采竹人。
  10. 每食惭薇蕨:即便是吃着野菜,他们心中也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云士”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美,如“朝栉杉下风,夕饮石上月”。
  • 拟人:将自然的变化赋予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思考,以及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与理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谷:象征隐逸与宁静;
  • 溪霞: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流逝的时光;
  • 杉树:象征坚韧与清新;
  • 月光:象征宁静与理想的追求;
  • 青云士:象征高尚的追求与社会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云士”指的是: A. 志向高远的人 B. 采竹的人 C. 自然景物 D. 钱起本人

  2. “朝栉杉下风”中的“朝”指的是: A. 晚上 B. 早晨 C. 昼夜 D. 黄昏

  3. 此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对恋爱的思念 B. 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亲情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钱起的《夕发箭场岩下作》更强调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王维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内心的淡泊。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各自的切入点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