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
作者:管鉴 〔宋代〕
小园日日狂风雨。
几阵桃花红去。
惟有绿窗朱户。
春色常如许。
歌声屡唤飞云驻。
销得行人且住。
倒尽玉壶春露。
醉到无愁处。
白话文翻译
小园中每日都有狂风骤雨,桃花的红色也随着几阵风雨而凋零。唯有那绿色的窗户和朱红的门,春色依旧如此美好。歌声时常唤来飞云停留,消磨了行人的脚步。把玉壶中的春露喝尽,醉到无忧无虑的境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狂风雨:形容天气恶劣,风雨交加。
- 桃花红去:桃花盛开之后,随着风雨而凋谢。
- 绿窗朱户:窗户是绿色的,门是朱红色的,描绘春天的景象。
- 春色常如许:春天的色彩依然如旧,表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歌声屡唤:歌声频繁地呼唤。
- 飞云驻:云彩停留,寓意时间的流逝。
- 行人:过路人,象征着生活的匆忙。
- 玉壶春露:比喻美酒或春天的露水,象征饮酒。
- 无愁处:心中无忧的地方,表示陶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桃源”意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绘的理想境地,象征着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生活。诗中提到的“绿窗朱户”则通过色彩对比,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朝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鉴,宋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长,常在作品中表现对春天的喜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桃源忆故人》创作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春意盎然之时。诗人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绘,怀念故人,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歌,诗人在小园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小园日日狂风雨”以气象描写开篇,便渲染出一种动荡的氛围,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幻。接着“几阵桃花红去”则通过桃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隐含着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惟有绿窗朱户,春色常如许”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留恋,绿色的窗户和朱红的门在春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生动,仿佛是一种安慰,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随后,诗人通过“歌声屡唤飞云驻”传达出一种对时间的停留的渴望,歌声如同一缕清风,唤来飞云停留,时光在此刻仿佛凝固。
最后几句“倒尽玉壶春露,醉到无愁处”则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饮酒作乐,陶醉其中,直至忘却忧愁,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园日日狂风雨:描绘了一个小园中,天气不断变化的场景,充满了动感。
- 几阵桃花红去:桃花的盛开与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
- 惟有绿窗朱户:绿色的窗户和朱红的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春色常如许:尽管风雨不断,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 歌声屡唤飞云驻:歌声如同一种召唤,试图让时间停驻。
- 销得行人且住:通过饮酒消磨时光,放慢生活的节奏。
- 倒尽玉壶春露:尽情饮酒,享受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 醉到无愁处:达到一种忘忧的状态,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比作“倒尽玉壶春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饮酒的快感。
- 对仗:如“绿窗朱户”,形成了对仗的美感,使诗句更为工整。
- 拟人:歌声被赋予了召唤的能力,增加了诗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人在自然的美景中找寻内心的宁静与快乐,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青春、美好、易逝的事物。
- 绿窗朱户:象征温馨、家园,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向往。
- 春色:代表生机与希望。
- 歌声:象征乐趣与友谊,唤起美好回忆。
- 玉壶春露:象征美酒,寄托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忧愁的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狂风雨”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小园的美丽
- B. 生活的无常
- C. 桃花的香气
- D. 友人的到来
-
诗中“倒尽玉壶春露”意指:
- A. 飘散的春风
- B. 尽情享受美酒
- C. 桃花的凋零
- D. 朋友的相聚
-
诗中通过“歌声屡唤飞云驻”表达了什么?
- A. 对时间的无奈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惬意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的桃花源,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饮酒的乐趣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管鉴《桃源忆故人》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管鉴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陶渊明则是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 管鉴《桃源忆故人》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通过饮酒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但管鉴更多是对友情的追忆,而李白则是对孤独与自由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的选编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分析与理解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