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丙申十二月六日赏梅,闻岑守得祠、下政将赴代归有日喜见于辞)》
时间: 2025-02-04 16:19:28意思解释
念奴娇(丙申十二月六日赏梅,闻岑守得祠、下政将赴代归有日喜见于辞)
作者: 管鉴 〔宋代〕
原文展示
寒梢冰破,问何人远寄江南春色。似是天怜为客久,报我春归消息。茅舍疏篱,故园开处,两岁关山隔。天涯重见,向人风味如昔。谁念月底风前,当时青鬓渐与花颜白。不恨一番花阴早,恨把年华虚掷。嚼蕊含香,攀条觅句,拚醉禁愁得。酒醒还是,梦魂数遍归驿。
白话文翻译
寒梢上的冰融化了,问问是谁在远方寄来江南的春色。似乎是天地怜悯我这个长久漂泊的客人,特意来告诉我春天的到来。茅舍旁的疏篱,故乡的开阔地,已经隔了两年的关山。再次在天涯相见,风味依旧如昔。谁又会想到在月底的风前,那时候我的青丝渐渐变得花白。不恨花阴早去,只恨年华虚度。嚼着花蕊含香,攀着枝条寻句,拼着醉酒来压抑愁苦。酒醒后依旧是,梦中魂牵梦绕地回到驿站。
注释
- 寒梢:指寒冷的树梢。
- 冰破:冰融化,象征春天的来临。
- 江南春色:指江南地区春天的美景。
- 茅舍:指用茅草搭成的房屋。
- 两岁关山隔:指两年间的距离与阻隔。
- 青鬓:指青丝,象征年轻的时光。
- 花颜白:形容花朵的颜色与人的容颜变化。
- 嚼蕊含香:形容吃着花瓣,感受芳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管鉴,字君谦,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丙申年冬季,诗人赏梅时所作,因闻岑守得祠的消息而感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是一首描写春天来临与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抒发了对家乡春色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开篇以“寒梢冰破”描绘了春的来临,接着用“问何人远寄江南春色”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茅舍疏篱”,让人联想到简单而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深厚感情。
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感叹自己“青鬓渐与花颜白”,显示出岁月的无情与变化。尽管不怨恨花阴的早逝,但对年华的虚度却充满了惋惜。在最后,诗人通过“嚼蕊含香,攀条觅句”展现了他在追求诗意生活中的坚持与努力,尽管醉酒后仍会清醒,梦中仍然牵挂着故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故乡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既怀旧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梢冰破:春天到来,冰雪融化。
- 问何人远寄江南春色:询问远方有人寄来江南的春景吗?
- 似是天怜为客久,报我春归消息:似乎是上天怜悯我这个漂泊的客人,给我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 茅舍疏篱,故园开处,两岁关山隔:故乡的茅舍和篱笆,已经隔了两年。
- 天涯重见,向人风味如昔:在天涯再见,风味依旧如昔。
- 谁念月底风前,当时青鬓渐与花颜白:谁又想起在月底的风前,青丝渐渐变白的时光。
- 不恨一番花阴早,恨把年华虚掷:不怨恨花期的早逝,只怨恨虚度年华。
- 嚼蕊含香,攀条觅句,拚醉禁愁得:嚼着花瓣的香气,攀着枝条寻求诗句,拼尽全力醉酒来压抑愁苦。
- 酒醒还是,梦魂数遍归驿:酒醒后依旧,梦中数次归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破喻为春天的来临。
- 拟人:将春天赋予人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如“青鬓渐与花颜白”,形成对比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梢:象征冬天的结束与春天的到来。
- 江南春色:代表着温暖、生命与希望。
- 茅舍:象征着乡愁与简单的生活。
- 青鬓与花颜:对比年轻与老去,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梢冰破”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夏天的开始
C. 秋天的来临
答案:A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冷漠
B. 思念与怀念
C. 怨恨
答案:B -
“不恨一番花阴早,恨把年华虚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爱情的失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管鉴的《念奴娇》更注重对故乡与春天的描写,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酒的畅快。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