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季弟鼎臣 其一》
时间: 2025-01-22 01:03: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生剧风波,中年忧乐半。
纯素污所缘,高明鬼斯覸。
三人成市虎,冒昧离祸患。
立志苟不欺,可使金石贯。
荆山剖奇珍,精神朗层汉。
莲出火宅中,香光近逾烂。
孟子道性善,大禹陈洪范。
彝伦矩自天,怪变谁能乱。
但期保耿耿,白发娱岁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波折与中年困惑的感慨,认为人生的忧乐各占一半。诗中提到纯洁的本性被外部环境所污染,而高明的智者却能看透这些。三个人聚在一起便如同变成了老虎,若不谨慎行事,便会招致祸患。立志只要不欺骗自己,就能像金石一样坚韧。荆山之中能剖出奇珍,精神的光辉如同高悬的明月。莲花能够在火宅中绽放,香气愈加清新。孟子提到人性本善,大禹传承洪范教化。道德和规范源于天理,怪异的变化又有谁能打乱呢?但愿能保持心中那份坚定,安享白发之年的欢乐。
注释
- 浮生:指人生,尤其是多变的生活。
- 剧风波:形容生活中的波折和动荡。
- 纯素:指纯粹的本性。
- 污所缘:外部环境的污染。
- 三人成市虎:比喻三人聚在一起,容易形成势力,可能导致祸患。
- 立志苟不欺:立志时只要不自欺,便可以达到目标。
- 荆山:传说中的高山,象征着珍贵的事物。
- 莲出火宅中:比喻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纯洁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有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在清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他的诗歌风格多以理性与哲思见长,常常探讨人生的哲理与道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罗有高对人生思考的阶段,反映了他对中年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性、道德和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用“浮生剧风波”开篇,引出人生的多舛与不易,接着以“中年忧乐半”来表达对中年生活的复杂感受。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和典故的引用,揭示了人性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在动荡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尤其在提及“莲出火宅中”时,传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可以追求美好与理想的信念。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积极,虽然面临生活的种种挑战,但诗人始终坚信内心的善良与理想的重要性。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白发娱岁宴”中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未来安宁生活的美好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生剧风波:人生如同剧烈的风波,充满了变幻与挑战。
- 中年忧乐半:中年时期,忧愁与快乐各占一半,生活的复杂性。
- 纯素污所缘:内心的纯净常常被外界的污浊所染。
- 高明鬼斯覸:智慧的人能看透这些现象。
- 三人成市虎:三人聚集形成势力,容易引发祸患。
- 冒昧离祸患:不小心就可能遭遇不幸。
- 立志苟不欺:立志之人只要不自欺,便能成功。
- 可使金石贯:坚韧的意志能穿透金石。
- 荆山剖奇珍:在荆山中可以发现珍贵的事物。
- 精神朗层汉:精神的光辉如同高悬的明月。
- 莲出火宅中:比喻在逆境中仍能绽放美丽。
- 香光近逾烂:莲花的香气愈发芬芳。
- 孟子道性善: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 大禹陈洪范:大禹传承治水的道理。
- 彝伦矩自天:道德和规范源于天理。
- 怪变谁能乱:变化的事物谁能干扰?
- 但期保耿耿:只愿保持内心的坚定。
- 白发娱岁宴:希望在白发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忧乐半”和“污所缘”,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莲出火宅中”,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在困境中追求美好的思想。
- 典故:引入孟子和大禹的典故,增强诗的厚重感与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强调在动荡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纯洁。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哲理,表达了对人性、道德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浮生: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 莲花:象征纯洁与美好,能在艰难环境中绽放。
- 荆山:象征珍贵的事物和坚韧的品格。
- 白发:象征着成熟与智慧,期待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生剧风波”意指: A. 人生的欢乐
B. 人生的波折
C. 人生的宁静
D. 人生的美好 -
“三人成市虎”的意思是: A. 三人友好
B. 三人聚集形成势力
C. 三人各自为政
D. 三人合作愉快 -
诗中提到的“莲出火宅中”象征着: A. 绝望
B. 纯洁与美好
C. 繁华
D. 痛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罗有高的《赠季弟鼎臣 其一》更关注于中年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但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罗有高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