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季弟鼎臣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2:52: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季弟鼎臣 其二
作者: 罗有高 〔清代〕
访梅楼上月,往时共深夜。
吾季年少小,语芒已激射。
悬镫听鸡鸣,留恋难就舍。
乖离虽日深,此意尚如乍。
万事东流水,一一成悲吒。
俯仰抱幽独,茹荼若啖蔗。
昔年病燕云,讝语杂嗟讶。
兄弟终在口,邻死心不化。
载诵小宛诗,泪比源泉泻。
白话文翻译
我在梅花的楼阁上看着明月,回想起往日与你共度的深夜时光。
我弟弟年纪尚小,言语中充满着朝气。
我挂着灯笼,听着鸡鸣,留恋之情难以割舍。
虽然我们相隔已久,但这份情意依然如初。
世间万事如同东流的水,渐渐变成了悲伤的叹息。
我俯身仰望,独自抱着幽静,吃着苦菜,仿佛在品尝甘蔗。
往年我因病卧床,听到的都是流言蜚语,令人感到惊讶。
兄弟之间的情谊仍在口中,但邻里之间的死心却难以改变。
我朗诵着小宛的诗篇,泪水如泉水般涌出。
注释
- 访梅楼:指的是一个与梅花相关的楼阁,象征着清雅和孤独。
- 深夜:表示令人怀念的夜晚,强调与弟弟的深厚情谊。
- 语芒:形容言语中充满活力和朝气。
- 乖离:指的是分离或疏远。
- 茹荼:指吃苦菜,象征艰辛的生活。
- 小宛诗:指的是小宛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有高,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家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弟弟分别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牵挂。诗中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伴随着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罗有高的《赠季弟鼎臣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深切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的开头通过“访梅楼上月”引入,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乡情。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用“年少小”和“语芒已激射”描绘了弟弟的青春朝气,反映出兄弟情深的温情。
接下来的“悬镫听鸡鸣,留恋难就舍”则表达了对曾经共享时光的眷恋,尽管现实中兄弟已然分离,情感依然如初。后面“万事东流水,一一成悲吒”则展现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对过往的反思让整首诗的情感愈加深沉。
最后几句中,“兄弟终在口,邻死心不化”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尽管兄弟之间的情谊仍在,但生活中的冷漠与疏离却让人感到无奈,最后以“泪比源泉泻”收尾,情感达到高潮,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访梅楼上月:描绘了一个人独自登楼赏月的场景,象征寂寞和思念。
- 往时共深夜:回忆与弟弟共度的美好时光,充满温情。
- 吾季年少小:强调弟弟的年轻与朝气。
- 语芒已激射:表达弟弟言辞中的活力与激情。
- 悬镫听鸡鸣:细致描绘夜晚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
- 留恋难就舍: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难舍之情。
- 乖离虽日深:强调尽管时间已经久远,但情感依旧未变。
- 万事东流水:阐述世事如流水般无情,时间带走一切。
- 一一成悲吒:每一件往事都带来无尽的悲叹。
- 俯仰抱幽独:表现孤独的状态,仰望星空,俯视大地。
- 茹荼若啖蔗:以苦菜比喻艰辛的生活。
- 昔年病燕云:回忆往年因病而卧床的经历。
- 讝语杂嗟讶:指流言蜚语的纷扰与惊讶。
- 兄弟终在口:表明兄弟之间的情谊依然存在。
- 邻死心不化:邻里之间的冷漠与疏远让人感到无奈。
- 载诵小宛诗:借诵读小宛的诗作抒发情感。
- 泪比源泉泻:以泪水的涌出表现内心的悲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艰辛比作“茹荼”,充满象征意义。
- 对仗:如“俯仰抱幽独,茹荼若啖蔗”体现了对仗工整的特点。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亲情的怀念、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开,反映了生活的无奈与情感的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与无奈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楼:象征清雅与孤独。
- 月:象征思念与纯净。
- 鸡鸣:象征早晨的开始与生活的节奏。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苦菜:象征艰辛生活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季年少小”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诗人的弟弟
- C. 诗人的朋友
-
“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用来比喻艰辛生活的词语是?
- A. 梅花
- B. 鸡鸣
- C. 茹荼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津》 - 王湾
- 《相思》 -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赠季弟鼎臣 其二》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后者则强调了兄弟之间的情感与生活的无奈。
- 《夜泊牛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罗有高的情感表达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文学评论
- 《古典诗词鉴赏》- 诗词分析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经典诗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