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北》

时间: 2025-01-10 19:23:10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揽辔长垣北,貂寒不自持。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
骑火流星点,墙桑亚戟枝。
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

白话文翻译:

我驾着马车走在长垣的北边,寒冷的天气让貂皮衣服都无法抵挡。
寒霜的风急速地吹来,烟雾和明月下的旌旗显得暗淡无光。
骑着火流星似的马,撞上墙边的桑树和戟形的枝条。
柴荆遮住了我的春梦,谁又能见到我行走的身影呢?

注释:

  • 揽辔:拉住缰绳,表示驾马。
  • 长垣:指长城或高墙,北方的边境地区。
  • 貂寒:指貂皮衣物在寒冷中也难以保持温暖。
  • 霜风:寒冷的风,带有霜的意味。
  • 急鼓吹:急促的风声,像鼓声那样激烈。
  • 烟月:烟雾和明月,指夜间的景象。
  • 暗旌旗:旌旗在烟月下显得暗淡。
  • 骑火流星:比喻骑马的速度如流星般快速。
  • 墙桑:指靠近墙边的桑树。
  • 亚戟:指戟的样子,形状像戟。
  • 柴荆:指用柴和荆棘围起来的地方。
  • 春梦:春天的梦境,象征美好的愿望。
  • 行时:行走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尝试进行新法改革,强调经济和文化建设。王安石的诗词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见长,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高潮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个人经历下,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长垣北》以其冷峻的自然景象和孤独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在政治、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以“揽辔长垣北”引入,给人一种驾车行进的动态感,迅速将我们带入北方寒冷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貂寒不自持”的描写,传达出寒冷的刺骨和对温暖的渴望,展现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霜风急鼓吹,烟月暗旌旗”描绘了严寒的风与朦胧的月夜,形成一种孤寂而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与“骑火流星点”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急切而又无奈的情感。在这里,诗人借用流星的速度,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两句“柴荆掩春梦,谁见我行时”更是给人以深思。柴荆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艰难,而“春梦”则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结尾的反问“谁见我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迷茫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揽辔长垣北:描绘了诗人驾车向北行的场景,暗示了一种追寻和探索的心态。
  • 貂寒不自持:突显出寒冷的气候,暗示外界环境的困扰。
  • 霜风急鼓吹:以“急鼓”形容风的猛烈,增强了环境的压迫感。
  • 烟月暗旌旗:暗示夜色朦胧,心情的沉重。
  • 骑火流星点:通过比喻展示骑马的速度和激情,反映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墙桑亚戟枝:表现出环境的压迫感,暗示诗人受到困扰与阻碍。
  • 柴荆掩春梦:象征现实的困扰掩盖了理想与希望。
  • 谁见我行时:发出对自我存在的疑问,传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骑马比作流星,形象生动。
  • 拟人:如“霜风急鼓吹”赋予风以人的特性,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垣:象征边界,代表着人生的阻隔。
  • 貂寒:象征外在的寒冷与内心的孤独。
  • 霜风:象征困扰与压迫。
  • 烟月:象征模糊的理想与现实。
  • 流星:象征理想的速度与短暂。
  • 柴荆:象征现实的束缚与复杂。
  • 春梦:象征希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垣”指的是: A. 高墙
    B. 河流
    C. 山脉

  2. “骑火流星点”中的“火流星”是用来形容: A. 速度
    B. 美丽
    C. 冷酷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爱国情怀
    B. 孤独与追求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中都包含了对孤独和理想的探索,但王安石更倾向于通过环境描绘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常常借助直接的情感表达与豪放的气概。王安石的《长垣北》通过冷峻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而李白的诗作则多以豪情壮志和浪漫情怀为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