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二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1 11:5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院秋灯初过雨,月儿檐际纤纤。
桐枝斜飐玉阶前。暗闻风叶响,人影隔疏帘。
刚是辘轳金井歇,夜深还动筝弦。
微云清露乍凉天。画栏闲似水,梧子落谁家。
白话文翻译:
一院的秋灯刚刚经历过雨水,月光在屋檐上轻轻摇曳。
桐树的枝条斜斜地挂在玉阶前,微风中隐约听到树叶的声音,窗帘后人影稀疏。
刚听见辘轳在金井边停下,夜深人静时,筝弦仍在轻轻颤动。
微云和清露让天气乍然变得凉爽,画栏前静如水,梧桐果落到哪个人家呢?
注释:
- 院: 院子,这里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秋灯: 秋天的灯光,象征着宁静和思念。
- 纤纤: 形容月光细腻、美丽。
- 桐枝: 桐树的枝条,此处营造出秋天的意境。
- 辘轳: 提水的工具,金井指的是金色的井,象征着富贵和宁静。
- 筝弦: 指古筝的弦,暗示音乐的存在。
- 微云清露: 形容天气的变化,营造出清凉的氛围。
- 画栏闲似水: 描绘栏杆静谧的样子,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梧子: 梧桐树的果实,象征着秋天的落叶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乾隆年间,擅长诗词,尤以婉约风格见长。他的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十二首》是李慈铭在秋冬时节创作的一组作品,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受及对人生的思考。本首诗写于秋雨之后,展现了宁静的夜晚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在意境上非常优美,描绘了一个秋雨过后的夜晚,月光洒在庭院里,映照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气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
首先,诗的开头通过“秋灯初过雨”引入,使人感受到秋雨后的清新与凉意,仿佛置身于一种独特的氛围中。接着,月光的描绘则给人以柔和的视觉享受,仿佛能感受到月光的轻盈。此时,桐枝的斜摆与暗闻的风叶声,既描绘出自然的环境,也暗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辘轳金井歇”与“夜深还动筝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的氛围,辘轳的停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筝弦的轻颤则暗示着内心的情感依然在波动。结尾的“画栏闲似水,梧子落谁家”则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体现了李慈铭对秋天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院秋灯初过雨: 描绘了雨后的庭院,灯光透出温暖的感觉。
- 月儿檐际纤纤: 月光轻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桐枝斜飐玉阶前: 桐树的枝条斜斜地悬挂在台阶前,富有画面感。
- 暗闻风叶响,人影隔疏帘: 微风中隐隐传来树叶的声响,窗帘后人影稀疏,增加了一种孤独感。
- 刚是辘轳金井歇: 辘轳停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夜深还动筝弦: 夜深时,筝弦依然在轻轻颤动,暗示着思绪的波动。
- 微云清露乍凉天: 微云和清露给人一种凉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画栏闲似水: 画栏静谧,仿佛时间停滞,表达出一种闲适的心境。
- 梧子落谁家: 梧桐果落到哪个人家,暗示着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 “画栏闲似水”,将画栏比喻为水,表达了宁静的感觉。
- 拟人: “夜深还动筝弦”,赋予筝弦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暗闻风叶响,人影隔疏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孤独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灯: 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 月儿: 代表着宁静与美好。
- 桐枝: 连接自然与人心,象征着孤独。
- 辘轳: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筝弦: 代表着内心的情感与波动。
- 画栏: 体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梧子: 触发对人生际遇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灯”象征什么?
- A. 寂静
- B. 温暖与思念
- C. 悲伤
-
“夜深还动筝弦”中的“筝弦”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与孤独
- C. 厌倦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时间流逝与人生思考
- C. 爱情故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慈铭的《临江仙》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前者更偏重于思乡之情,而后者则侧重于对秋天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慈铭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