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初寒好,初寒喷玉泉。
折冰流谷口,飞溜落云边。
雀噪聚林杪,樵歌下石巅。
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
白话文翻译:
这初寒的景致在哪里最好呢?在那喷涌而出的玉泉旁。
在谷口折断的冰块,飞流直下落到云边。
林间的雀鸟喧闹,樵夫的歌声在石巅回响。
我寻幽探胜却不想返回,坐下来对着夕阳长啸。
注释:
- 初寒:刚刚开始变冷的时节。
- 喷玉泉:形容泉水清澈如玉般喷涌而出。
- 折冰:在寒冷的天气中,冰层被折断。
- 流谷口:指山谷的入口。
- 飞溜:形容水流如飞。
- 雀噪:鸟儿在树梢上叫唤。
- 樵歌:砍柴人的歌声。
- 下石巅:指在山石的顶部。
- 寻幽:探寻幽静之地。
- 不思返:不想返回。
- 夕阳偏:夕阳西下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初寒季节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学家之一。司马光为人正直,主张政治改革,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初寒时节,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寻幽探胜的心情。初寒的到来,给人带来新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寒时节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在问句中引入读者的思考,接着以泉水、冰流、鸟鸣、樵歌等意象,展示出初寒时节的独特韵味。诗中的“折冰流谷口”与“飞溜落云边”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寻幽不思返,坐啸夕阳偏”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幽静的环境中,陶醉于自然的美景,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享受着夕阳的余晖。整首诗是对初寒时节的赞美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处初寒好:诗人开篇提问,表达对初寒时节的好奇与期待。
- 初寒喷玉泉:描绘初寒时泉水的清澈,给人以美的享受。
- 折冰流谷口:表现冰的脆弱与流动的美,营造出动感。
- 飞溜落云边:进一步加强水流的动态美。
- 雀噪聚林杪:描绘鸟鸣的生动情景。
- 樵歌下石巅:樵夫的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生活气息。
- 寻幽不思返: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迷恋,流露出不愿回归尘世的心情。
- 坐啸夕阳偏:结尾处,诗人以啸声迎接夕阳,表达心中自由洒脱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喷玉泉”形象地比喻泉水的清澈。
- 拟人:“雀噪”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折冰流谷口,飞溜落云边”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初寒时节的惬意心情和对美好自然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初寒: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
- 玉泉:象征洁净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内心对纯净自然的渴望。
- 折冰:象征生命的脆弱与逝去,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 雀噪:代表生命的活泼与自然的生机。
- 夕阳:象征着宁静与思考,诗人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初寒喷玉泉”中的“玉泉”指的是什么? A. 石头 B. 泉水 C. 冰块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鸟鸣 B. 樵夫的歌声 C. 所有选项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心情? A. 想回家 B. 想享受自然 C. 想离开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司马光与王维的诗风,司马光的诗更偏向于写景与抒情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孤寂与自然的契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各自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