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白星稀霜气多,
卷旗束甲涉葱河。
田家不觉官军度,
夜半只闻风雨过。
白话文翻译:
月光皎洁,星星稀疏,寒霜弥漫,
将军卷起旗帜,收起铠甲,渡过葱郁的河流。
田家的人们丝毫没有察觉到官军的经过,
只有在半夜时分,听见风雨声悄然而过。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白:形容月光明亮,清澈如水。
- 星稀:星星稀少,夜空显得空旷。
- 霜气:寒霜的气息,指天气寒冷。
- 卷旗:收起军旗,暗示士兵准备行动。
- 束甲:收起铠甲,表示士兵结束战斗或准备渡河。
- 涉:渡过,跨越。
- 葱河:形容河流的清澈和绿意。
- 田家:指农家,田地里的百姓。
- 度:经过,渡过。
- 夜半:半夜时分,通常指凌晨时刻。
- 风雨过:风雨的声音经过,暗示战斗后平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边将军的形象和战斗场景,反映了历史上边疆战争的常态,表现了士兵的辛苦与农民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反对权臣专权,提倡理学与政治清明。其诗词风格简洁、明快,常表现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
创作背景: 边将三首是司马光在边疆战事频繁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军民生活的艰辛与战斗的残酷。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场景,展现了士兵的辛劳与百姓的无知,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描绘了边疆的夜晚场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阴霾和农民的无奈。开头的“月白星稀霜气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画面,给人以孤寂的感觉。接着“卷旗束甲涉葱河”,将目光转向士兵,表现出他们在夜间行动的谨慎与疲惫。最后两句则将焦点放回到田家,强调了战争与平民生活的隔阂,农民在战事中无知而无助,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隐忧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以静谧的夜晚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关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们的渺小,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白星稀霜气多:诗的开头设置了一个寒冷宁静的夜晚,月光明亮,星星稀少,说明夜空辽阔,霜气弥漫,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卷旗束甲涉葱河:描绘士兵在夜间收起旗帜和铠甲,准备渡过一条绿意盎然的河流,表现出他们的谨慎和疲惫。
- 田家不觉官军度:农民们在田间劳作,丝毫没有意识到官军已经经过,反映出他们对战争的无知和被动。
- 夜半只闻风雨过:半夜时分,只有风雨声轻轻拂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战斗结束后的平静。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卷旗束甲”和“涉葱河”,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同时,通过意象的营造,月光、星空、霜气等自然元素与战争的主题形成对比,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自然的静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与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军民关系的关心。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表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暗示战争的阴影下仍有希望存在。
- 星星:象征孤独和渺小,反映出在广阔天地中人们的微不足道。
- 霜气:象征寒冷与凶险,暗示战争的残酷。
- 河流:象征生机与流动,表现出士兵的艰难旅程。
- 田家:象征普通百姓,反映出他们在战争中遭受的无奈与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白星稀”描绘的是怎样的夜晚?
- A. 寒冷宁静
- B. 热闹喧嚣
- C. 明亮温暖
- D. 风雨交加
-
“卷旗束甲”指的是什么行为?
- A. 开战
- B. 休息
- C. 收兵
- D. 征兵
-
诗中反映了哪些人群的生活?
- A. 士兵和商人
- B. 官员和士兵
- C. 农民和士兵
- D. 学者和商人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这首诗的情感显得更加细腻和沉重,王昌龄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边塞的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士兵和百姓生活的影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司马光
- 《宋诗选》——多位作者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李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