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 其五》

时间: 2025-02-04 14:10:20

再坐犹馀四屈卮,筋驽肉痹股生胝。

侍臣醉饱皇欢洽,更看终场角牴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坐犹馀四屈卮,筋驽肉痹股生胝。
侍臣醉饱皇欢洽,更看终场角牴嬉。


白话文翻译

再坐下来喝酒,杯中尚余四分之一。
筋疲力尽,腿脚麻痹,身上长出茧子。
侍从们喝得酩酊大醉,皇上欢笑畅快,
不妨再看一场角斗嬉戏。


注释

字词注释

  • 再坐:再次坐下,继续喝酒。
  • 四屈卮:杯中酒尚余四分之一。
  • 筋驽肉痹:形容疲惫不堪,肌肉酸痛。
  • 股生胝:腿部因长时间坐着或站着而生茧。
  • 侍臣:侍奉君主的官员或随侍者。
  • 醉饱:喝得酩酊大醉,吃得很饱。
  • 皇欢洽:皇帝高兴,气氛融洽。
  • 终场:最后一场表演或比赛。
  • 角牴嬉:指斗牛或其他表演性质的娱乐活动。

典故解析
本诗的背景是描写宋代的宴会场景,诗人魏了翁在给皇帝祝寿后的宴会上,感受到饮酒后的疲惫与欢乐氛围。诗中提到的“角牴嬉”与古代的角斗、马戏等表演有关,这些表演在古代宫廷中常常与宴会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君明,号白云,宋代诗人,官至右司郎,擅长古文和诗歌。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现实的观察,风格上既有豪放,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皇帝寿宴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宴会的感受,以及对身心疲惫的自嘲,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的宫廷文化与宴会习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中的欢声笑语与个人的疲惫感。开头两句以“再坐”和“四屈卮”描绘出酒杯的状况,暗示了诗人饮酒的程度与宴会的欢快气氛。然而,随即转入“筋驽肉痹”,将诗人自身的疲惫和不适感展现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饮酒的欢乐与后果,也传达了一种对宴会繁华背后无奈的感慨。

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侍臣和皇帝,描绘出他们尽情享受的场景,诗人在此处又显得有些旁观者的角色,似乎在感叹自己的疲惫与他人的欢乐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感。最后一句“更看终场角牴嬉”则点出宴会的高潮,暗示着即将结束的宴会也带来了一种难得的欢愉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饮酒、疲惫与欢乐的交织,表现出宴会带来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中对于享乐与身心状态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再坐犹馀四屈卮:诗人再次坐下,手中酒杯尚剩四分之一,表现出宴会的持续与酒量的丰厚。
  • 筋驽肉痹股生胝:长时间的饮酒和坐着使得身体感到疲惫,腿脚因长时间的压力而起茧,强调了身心的疲惫。
  • 侍臣醉饱皇欢洽:周围的侍臣们都喝得酩酊大醉,享受着皇帝的欢笑,反映出一种温馨的气氛。
  • 更看终场角牴嬉:宴会即将结束,诗人提到可以欣赏最后的表演,显示出对即将结束的期盼与对娱乐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的疲惫感,而后半部分则表现出宴会的欢乐气氛。通过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宴会的欢快与个人的疲惫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享乐与疲惫并存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与背后的辛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杯:象征欢庆与享乐,但也隐含饮酒后带来的身体疲惫。
  • 筋肉:代表身体的疲惫与生活的辛劳。
  • 侍臣:象征权力与地位,展现出皇权中心的欢快气氛。
  • 角斗:代表古代的娱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欢笑与放松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再坐犹馀四屈卮”意为:
    A. 酒杯空了
    B. 酒杯还有四分之一
    C. 酒杯已经倒下
    D. 酒杯装满了

  2. “筋驽肉痹”指的是:
    A. 精力充沛
    B. 身体疲惫
    C. 身体强壮
    D. 心情愉快

  3. 诗中提到的“角牴嬉”指的是:
    A. 角斗表演
    B. 吃喝歌舞
    C. 书法比赛
    D. 科举考试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同样描写饮酒与宴会的欢乐。
  • 白居易的《琵琶行》:展现了宴会中的音乐与情感。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饮酒的主题,但魏的诗更侧重于宴会的疲惫感,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饮酒的快意,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