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书怀》
时间: 2025-01-10 19:1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书怀
王冕
玉露霏凉木渐酡,
每逢佳节惜年华。
青山叠叠多归梦,
白发萧萧不在家。
触景漫思千古事,
无钱空对一篱花。
相知相见情何已,
石鼎山泉且煮茶。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轻霏、天气渐凉的日子里,树木也逐渐染上秋色。每逢佳节,我都感到时间的流逝令人惋惜。层峦叠嶂的青山让我无数次梦回故乡,而我却因年老而白发萧萧,身在他乡。看到眼前的景物,不禁引发对千古往事的思索,但手中无钱,只能空对篱笆前的一丛花。与朋友相知相见的情谊何其珍贵,因此我决定在石鼎旁煮茶共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露:指清晨的露水,象征清凉。
- 霏凉:轻微的凉意。
- 酡:指渐渐变红,形容树木秋天的变化。
- 佳节:指美好的节日,通常指重阳节。
- 白发萧萧:形容年老的样子,白发苍苍。
- 触景:看到景物。
- 千古事:指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 无钱:指没有钱财,表现出困窘。
- 篱花:篱笆旁的花,象征生活的简单和质朴。
- 石鼎山泉:指用石制的鼎和山泉水,象征自然的恬淡生活。
典故解析:
- 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寓意长寿。
- 白发:在中国文化中,白发常常象征着年纪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字仲殊,号梅溪居士。他出身于平民家庭,早年丧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重阳节,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在这个本应欢庆的节日中,诗人却因年老而倍感孤独,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
诗歌鉴赏:
《九日书怀》是一首情感深邃且意境悠远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开头两句“玉露霏凉木渐酡”描绘了清晨的露水和秋天的气息,令人感受到一丝凉意,仿佛置身于秋风中。紧接着,诗人提到“每逢佳节惜年华”,在这个传统节日,他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倍感惋惜。
全诗中,青山和白发形成鲜明对比,青山象征着青年和希望,而白发则代表着年老和失落。诗人通过“触景漫思千古事”,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在孤独中对往事的追忆。最后两句“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尽管环境清贫,但与友人共饮茶的情景,彰显了人际间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蕴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也有对友情的深切珍惜,展现了王冕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露霏凉木渐酡:描绘秋天早晨的清凉气息,树木染上秋色,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每逢佳节惜年华:在每一个节日里,感叹年华易逝。
- 青山叠叠多归梦:青山重叠,令人思念故乡的梦境。
- 白发萧萧不在家: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却身在异乡。
- 触景漫思千古事:看到眼前的景物,引发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
- 无钱空对一篱花:贫困的生活使得诗人只能空对篱笆上的花。
- 相知相见情何已:朋友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珍贵。
- 石鼎山泉且煮茶:在自然中享受茶的清香,体现恬淡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生命的衰老。
- 对仗:如“青山叠叠”和“白发萧萧”,对比鲜明。
- 拟人:将景物赋予情感,增添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露:象征清新和纯净,代表自然之美。
- 青山:象征故乡和青春的回忆。
- 白发:象征年老和失落。
- 篱花:象征平凡生活的美好和简单。
- 石鼎山泉:象征恬淡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每逢佳节惜年华”中的“年华”指的是什么?
A. 年龄
B. 时间的流逝
C. 节日的庆祝
D. 风景的美丽 -
诗中“青山叠叠”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历史的思考 -
“无钱空对一篱花”中的“无钱”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贫困
B. 富裕
C. 忧愁
D. 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的作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冕《九日书怀》与李白《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王冕更加关注于个人的孤独与友情的珍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情。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