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万岁池上呈程咏之提刑》
时间: 2025-05-26 02:41: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日万岁池上呈程咏之提刑
——范成大
浓春酒暖绛烟霏,
涨水天平雪浪迟。
绿岸翻鸥如北渚,
红尘跃马似西池。
麦苗剪剪尝新面,
梅子双双带折枝。
试比长安水边景,
祗无饥客为题诗。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春日里,酒香弥漫,绛色的烟雾轻轻飘散;
涨潮的水面平静,雪白的浪花显得缓慢而柔和。
翠绿的岸边,海鸥翻飞,宛如北方的沙洲;
红尘中,骑马的人飞驰,仿佛是西边的池塘。
麦苗青青,像是新剪的面条;
梅子成双,带着折下的枝条。
试着比拟一下长安水边的风景,
只可惜没有饥饿的旅客来吟诗作对。
注释
- 浓春:指春季温暖的气候。
- 绛烟:绛色的烟雾,形容春日的氛围。
- 涨水:指水位上涨,常见于春季。
- 翻鸥:比喻海鸥在水面上飞翔。
- 红尘:指世间的繁华与浮华。
- 剪剪:形容麦苗生长得茂盛。
- 梅子:春季时节盛开的梅花结出的果实。
典故解析
“上巳日”:指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洗浴、游玩和赏春。 “长安水边景”:长安指的是古都长安,水边的美景常被文人所咏叹,表达对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立,号仲明,南宋时期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浙江,后来任职于南宋政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上巳节,正值春暖花开,作者借此佳节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春日的欣赏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开头的“浓春酒暖绛烟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暖而生动的春日场景,酒香四溢、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接着“涨水天平雪浪迟”,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水的平静与缓慢的浪花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季的温柔。
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诗人用“绿岸翻鸥如北渚”和“红尘跃马似西池”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世喧嚣相对照,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麦苗剪剪尝新面,梅子双双带折枝”,则通过细节描绘出春天的丰饶,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试比长安水边景,祗无饥客为题诗”则引导读者反思,尽管自然美景如长安水边般迷人,却缺少了诗人所期望的人群的热闹与喧嚣,流露出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整首诗洋溢着春日的生气与诗人的淡然,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浓春酒暖绛烟霏:浓郁的春天,酒香四溢,绛色的烟雾缭绕在空中,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涨水天平雪浪迟:水位上涨,水面平静,浪花缓慢,描绘出春水的柔和景象。
- 绿岸翻鸥如北渚:绿水环绕的岸边,海鸥翻飞,生动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景。
- 红尘跃马似西池:尘世中骑马的人奔腾而过,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浮躁。
- 麦苗剪剪尝新面:麦苗茂盛,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梅子双双带折枝:梅子成双,象征着丰收与喜悦。
- 试比长安水边景:试着将这里的景色与长安水边的美景相提并论。
- 祗无饥客为题诗:只可惜没有饥饿的旅客来吟咏作诗,流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岸翻鸥如北渚”,将海鸥的翻飞比作北方沙洲,形象生动。
- 对仗:如“麦苗剪剪尝新面,梅子双双带折枝”,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酒:象征着生活的愉悦与享受。
- 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宁静。
- 麦苗与梅子:象征着丰收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浓春酒暖绛烟霏”中的“绛”指的是哪种颜色?
- A. 红色
- B. 蓝色
- C. 绿色
- D. 黄色
-
本诗提到的“上巳日”是指哪一天?
- A. 春分
- B. 立夏
- C. 农历三月初三
- D. 农历正月初一
-
诗中提到的“长安水边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B. 对城市繁华的追求
- C.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D. 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答案
- A. 红色
- C. 农历三月初三
- D. 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上巳日万岁池上呈程咏之提刑》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歌更具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思考;而范成大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