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门即事》

时间: 2025-01-11 11:13:00

峡行风物不堪论,袢暑骄阳杂瘴氛。

人入恭南多附赘,山从夔子尽侵云。

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试觅清冷一杯水,筒泉须自卧龙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夔门即事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峡行风物不堪论,
袢暑骄阳杂瘴氛。
人入恭南多附赘,
山从夔子尽侵云。
竹枝旧曲元无调,
麴米新篘但有闻。
试觅清冷一杯水,
筒泉须自卧龙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夔门峡谷行走时的景象,峡中的风光无法用语言表达。炎热的夏天里,骄阳似火,混合着瘴气,令人难以忍受。来到恭南的人多多少少都带着些许的附属品,夔门的山峦在云雾中显得愈加渺小。竹枝的旧曲已经没有了调子,新的麴米声响却只听见了。试着寻找一杯清凉的水,筒泉的水源必须在卧龙的分流之下。

注释:

  • 艰涩字词

    • :意为环绕、缠绕,这里形容炎热的天气。
    • 骄阳:形容阳光强烈。
    • 附赘:指附带的、附属的东西。
    • 夔子:指夔门,因夔子而得名。
    • 筒泉:一种泉水的名称。
  • 典故解析

    • 卧龙:历史上指诸葛亮的字,寓意隐士的智慧和资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雪窗,南宋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乡村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诗作时正值南宋,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夔门即事》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夔门壮丽风光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以“峡行风物不堪论”引入,表达了峡谷的美景难以用言语描述,读者很快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迷恋与无奈。随着“袢暑骄阳杂瘴氛”一句的转折,诗人将情景与气候结合,生动呈现出酷热与瘴气交织的环境,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接下来,诗人提到“人入恭南多附赘”,揭示出人们在这美丽风景中,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增加了诗歌的沉重感。后面的“竹枝旧曲元无调”则表明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失落感,音乐的调子不再,而“麴米新篘但有闻”又提示新的声音的出现,似乎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最后两句“试觅清冷一杯水,筒泉须自卧龙分”则是诗人对清凉甘泉的渴望,象征着对纯净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峡行风物不堪论:峡谷的景色美丽,难以用言语形容。
    2. 袢暑骄阳杂瘴氛:炎热的夏日,阳光刺眼,瘴气弥漫。
    3. 人入恭南多附赘:前来恭南的人们,身上多了些负担。
    4. 山从夔子尽侵云:夔门的山峦在云中显得渺小。
    5. 竹枝旧曲元无调:昔日的竹枝曲调已经失去了。
    6. 麴米新篘但有闻:新的声响却在耳边响起。
    7. 试觅清冷一杯水:想要寻找一杯清凉的水。
    8. 筒泉须自卧龙分:泉水的源头需要在卧龙之下。
  • 修辞手法

    • 使用对比(如“骄阳”与“清冷”)强化情感。
    • 拟人化(如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加诗的诗意。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艰辛的感慨,突显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壮丽与险峻的自然。
  • 骄阳:象征炽热、压迫的生活环境。
  • 竹枝:象征传统与失落的文化。
  • 清水:象征纯净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袢暑”意指什么?

      • A. 清凉
      • B. 酷热
      • C. 风和日丽
    2. “试觅清冷一杯水”中“清冷”指的是?

      • A. 温暖
      • B. 冷静
      • C. 甘甜
    3. 诗中提到的“卧龙”是指谁?

      • A. 诸葛亮
      • B. 李白
      • C. 杜甫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滕王阁序》 王勃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范成大的《夔门即事》则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意》

以上内容为对《夔门即事》的全面解析,期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