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公院双橙》
时间: 2025-04-29 03:5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种橙夹阶生得地,细叶隔帘见双翠。
抽条向长未及肩,泉水绕根日三四。
青青何必楚人家,带雨凝烟新著花。
永愿香炉洒甘露,夕阳时映东枝斜。
南庭黄竹尔不敌,借问何时堪挂锡。
白话文翻译:
种下的橙树夹在台阶旁,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
细小的叶子通过帘子可以看到两片翠绿。
树枝向上抽条,长势还未到肩高,
泉水环绕着树根,阳光每天照射三四次。
青青的橙树何必像楚国人家那样,
带着雨水凝聚的烟雾,花朵刚刚绽放。
我愿意让香炉洒下甘露,
在夕阳的映照下,东边的树枝斜斜地伸展。
南边庭院的黄竹树比不上你,
请问何时我才能挂上锡杖?
注释:
- 橙:指橙树,果树的一种。
- 夹阶:指橙树长在台阶边上。
- 细叶:指细小的橙树叶子。
- 凝烟:形容雨后湿气弥漫的状态。
- 香炉:古代用来焚香的器具,象征吉祥和祝福。
- 挂锡:指挂上锡杖,通常是道士或高人所用的象征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子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90年,卒于公元766年。他以其清丽的诗风、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照公院双橙》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橙树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株橙树的生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橙树的生长环境,生动地展示了橙树在阳光和泉水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青青何必楚人家”表明了对生活态度的坚定: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是最重要的。最后两句,诗人以“香炉洒甘露”和“夕阳时映东枝斜”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与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橙夹阶生得地:描绘橙树生长的环境,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暗含一种生机。
- 细叶隔帘见双翠:细小的叶子通过窗帘可以看到,表现了诗人对细节的敏感。
- 抽条向长未及肩:树枝尚未长高,体现了生长的过程和对时间的感悟。
- 泉水绕根日三四:泉水滋养着树根,象征着生命的源泉。
- 青青何必楚人家:强调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带雨凝烟新著花:描绘了雨后新花的状态,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永愿香炉洒甘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夕阳时映东枝斜:夕阳的映照,增添了诗的温暖感。
- 南庭黄竹尔不敌:将橙树与竹子进行对比,强调了橙树的独特。
- 借问何时堪挂锡:表达了对高人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物比喻人生哲理。
- 拟人:赋予橙树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青青何必楚人家,带雨凝烟新著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橙树:象征生命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代表滋养与护佑。
- 香炉:象征对生活美好的祝愿与向往。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橙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a) 河边
b) 台阶边
c) 庭院中 -
诗人愿意让香炉洒下什么? a) 甘露
b) 花瓣
c) 水珠 -
“南庭黄竹尔不敌”中的“尔”指的是? a) 竹子
b) 橙树
c) 诗人
答案:
- b) 台阶边
- a) 甘露
- b) 橙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颀的《照公院双橙》,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怀,而李颀则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