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

时间: 2025-01-26 05:19:07

衡茅隐翠层,聊以尽残形。

得性非常道,忘言是此经。

孤标松落落,晚节竹青青。

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衡茅隐翠层,聊以尽残形。
得性非常道,忘言是此经。
孤标松落落,晚节竹青青。
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隐秘的山茅草丛,勉强掩饰着残破的身影。
得到了真实的本性,超越了常道,忘却言语正是这门学问。
孤独的标志,如同松树一样的苍劲,晚节的竹子依然青翠。
除此之外的事与我无关,外来的言语我全部不予理会。

注释:

  • 衡茅:指的是高山上的茅草,能够隐蔽在青翠的层次中。
  • 聊以尽残形:勉强遮掩着破败的形态。
  • 得性非常道:获得了真实的本性,超越了常规的道理。
  • 忘言:不再执着于言语。
  • 孤标松落落:孤独的松树,形态高洁。
  • 晚节竹青青:晚年的竹子依然保持着青翠的状态。
  • 来言总不听:外来的言论我全不理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文珦是宋代的一位高僧,因其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高尚的品德而受到尊重。他的诗歌作品常透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于山林之时,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衡茅》这首诗在意境上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的开头以“衡茅隐翠层”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山林环境,映衬出作者的隐逸情怀。接着“聊以尽残形”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似乎在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淡然态度。诗中“得性非常道,忘言是此经”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对佛理的领悟,强调内心修为和超越言语的境界。

“孤标松落落,晚节竹青青”中,松树与竹子的意象相互映衬,前者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后者则代表着生命力和品德的坚守。最后一句“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则体现了诗人对外界干扰的拒绝,表达出一种“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反映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茅隐翠层:描绘了山中茅草的隐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2. 聊以尽残形:表达了对处境的无奈,或许是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3. 得性非常道:指出作者已经超越了常规的道理,达到了更深的理解。
  4. 忘言是此经:强调了不拘泥于语言的智慧,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
  5. 孤标松落落:松树象征孤独而高洁的品质,体现了作者的志向。
  6. 晚节竹青青:竹子在晚年依然青翠,寓意着持守品德与生命力。
  7. 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最终表达了对外界杂音的拒绝,强调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和竹子作为隐者的象征,表现出其品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茅草、松树、竹子等意象不仅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隐士的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修为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突显出一种高洁、孤独和清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逸与自然,寓意朴素与淡泊。
  • :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
  • :象征坚韧与清白,暗示保持正直与清白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衡茅隐翠层”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城市的繁华
    • B. 山林的宁静
    • C. 河流的悠扬
    • D. 田野的广阔
  2. 诗中“得性非常道”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超越常规的道理
    • C. 追求物质
    • D. 依赖他人
  3. “此外非吾事,来言总不听”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我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 B. 对外界的干扰不予理会
    • C. 我关心世俗事务
    • D. 我对一切都很在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by 陶渊明: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主题。
  • 《山中与幽人对酌》by 李白:展现隐士的洒脱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释文珦的《衡茅》均描绘隐士的生活,但陶渊明的诗更多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释文珦则更聚焦于内心的超脱与智慧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