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镜湖朱处士》

时间: 2025-01-10 22:48:34

澄霁晚流阔,微风吹绿蘋.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

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亲。

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镜湖朱处士
作者:李颀 〔唐代〕

澄霁晚流阔,
微风吹绿蘋。
鳞鳞远峰见,
淡淡平湖春。
芳草日堪把,
白云心所亲。
何时可为乐,
梦里东山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辽阔的湖面,傍晚时分,湖水清澈,微风轻拂着绿蘋,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湖面春意融融。芳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白云让人倍感亲切。诗人心中渴望与友人相聚欢乐,不知何时才能如梦般再见东山的那位朋友。

注释:

  • 澄霁:指清澈的天气和水面。
  • 流阔:指湖面宽广。
  • :指水草,绿蘋即水生植物。
  • 鳞鳞:形容波光粼粼。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春天的气息。
  • 东山人:指诗人的友人朱处士,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 690—751年),字季陶,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曾任翰林学士,后因政治原因离开仕途。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生活,尤其在表达友情与隐逸生活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

《寄镜湖朱处士》创作于李颀隐居生活之际,诗人借湖景表达与友人朱处士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澄霁晚流阔,微风吹绿蘋”,以清晰的视觉与触觉描绘出湖水的清澈与微风的轻柔,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则通过“鳞鳞”一词,营造出一种波光粼粼的动态美,远山与湖面的交相辉映,暗含了春天的生机。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由景而情,转至“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草木与白云的温柔映衬了这种情感的深厚。最后一句“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期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澄霁晚流阔:描绘湖面在清澈的黄昏时分显得宽广开阔。
  2. 微风吹绿蘋:微风轻轻拂过,绿蘋在湖面上摇曳。
  3. 鳞鳞远峰见: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
  4. 淡淡平湖春:湖面轻柔,春天的气息徐徐而来。
  5. 芳草日堪把:阳光照耀下,芳草显得生机勃勃。
  6. 白云心所亲:白云在心中引发亲近之感。
  7. 何时可为乐: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欢乐。
  8. 梦里东山人:梦中想见的东山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鳞鳞”用来形容波光,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白云被赋予了“心所亲”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湖水:象征宁静与包容。
  2. 微风:象征轻松和舒适的氛围。
  3.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4. 白云:象征心灵的寄托与友谊的温暖。
  5. 东山人: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与友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澄霁”是指什么?
    A. 清澈的天气
    B. 雨后的天气
    C. 暴风天气

  2. “何时可为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现在的满足
    C. 对过去的怀念

  3. “东山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诗人的家人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美丽与宁静,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而李颀的《寄镜湖朱处士》则将友谊与自然景观结合,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