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松绿草,古柏翳黄沙。
珮珂客惊鸟,绮罗人间花。
蹙尘南北马,碾石去来车。
川晚悲风动,坟前碎纸斜。
白话文翻译:
新长的松树和绿草,古老的柏树在黄沙中遮蔽。
佩戴着玉石的客人惊动了鸟儿,华丽的绸缎在世间的花朵中显得格外耀眼。
尘土飞扬的南北马车,碾压着石子的车轮来去不停。
傍晚时分川边的悲风轻轻吹动,坟前的祭纸随风斜飞。
注释:
- 新松:新长出的松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古柏:古老的柏树,常与长寿和坚韧联系在一起。
- 珮珂:指佩戴玉石的装饰,象征富贵与身份。
- 蹙尘:形容马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表现出路途的繁忙与喧嚣。
- 碎纸:祭祀时用以送往阴间的纸,象征对逝者的怀念。
典故解析: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祭祖时常祭拜故人。这首诗提到的景象与寒食节的祭奠活动密切相关,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樊川寒食》创作于寒食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祭奠情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人的追忆。
诗歌鉴赏:
《樊川寒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与寒食节的祭奠活动。诗中用松树、柏树、花朵等自然意象,生动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而“珮珂客惊鸟”则引入了人物,增加了诗的层次感。通过描写“蹙尘南北马,碾石去来车”,展现了世间的繁忙与喧嚣,仿佛在对比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后,诗人通过“川晚悲风动,坟前碎纸斜”,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表达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松绿草,古柏翳黄沙。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美好。 -
珮珂客惊鸟,绮罗人间花。
通过描绘优雅的客人与惊飞的鸟,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蹙尘南北马,碾石去来车。
反映了人世间的繁忙与喧嚣,形成强烈的对比。 -
川晚悲风动,坟前碎纸斜。
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营造出淡淡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情感。
- 拟人:将鸟的惊飞赋予人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忆,通过春日的生机与逝去的生命形成强烈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柏树:象征长寿与坚韧。
- 花朵:象征美丽与短暂。
- 祭纸:代表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春天的美好
B. 对故人的怀念
C. 旅途的艰辛 -
“珮珂客惊鸟”中的“客”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B. 佩戴玉石的客人
C. 逝去的亲人 -
“蹙尘南北马”中的“蹙尘”是指( ) A. 清风拂面
B. 尘土飞扬
C. 马车静止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樊川寒食》:两首诗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夜景与孤独的情感,而《樊川寒食》则结合了祭奠的主题,表现出对故人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樊川寒食》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