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过峡江 其二
作者:李凤翥 〔清代〕
原文展示:
和雨鹭涛双峡起,侵岚雉堞半山分。
城东十七洞天内,长忆南朝萧子云。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白鹭与涛声共同升起在两条峡谷之间,山中云雾缭绕,仿佛将雉鸟的堞楼一分为二。城东的十七个洞天之中,我长久地怀念南朝的萧子云。
注释:
- 和雨:指在细雨中,和雨相伴的情景。
- 鹭:指白鹭,一种水鸟,常栖息于水边。
- 涛:指水波的声音,形容水流的动感。
- 双峡:指两个峡谷。
- 侵岚:指云雾覆盖而来的情景。
- 雉堞:雉鸟的栖息地,或用作比喻的堞楼。
- 城东:指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
- 十七洞天:古代传说中的洞天福地,象征隐逸之地。
- 南朝萧子云:萧子云即萧衍,南朝时期的文人,诗人对其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凤翥,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笔调的清丽。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凤翥游历峡江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抒发了他对过往人事的怀念,尤其是对南朝文人的缅怀。这种怀旧情怀在他的诗中屡见不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凤翥的《过峡江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峡江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前两句“和雨鹭涛双峡起,侵岚雉堞半山分”描绘了峡江在细雨中的生动景象,白鹭与涛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之美。后两句“城东十七洞天内,长忆南朝萧子云”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表达了对南朝萧子云的深切怀念,折射出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然的生机勃勃与历史人物的远离感并存,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李凤翥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不仅感受到峡江之美,也触摸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这种通过自然景观引发的怀旧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思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和雨鹭涛双峡起:在细雨中,白鹭与涛声交融,形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 侵岚雉堞半山分:山中云雾渐渐逼近,将远处的雉鸟栖息地隐隐分隔开。
- 城东十七洞天内:提到的“十七洞天”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象征着世外桃源。
- 长忆南朝萧子云:表现了对南朝文人萧子云的怀念,表达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工整的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比喻:将白鹭、涛声比作自然的生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云雾和水波似乎有生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峡江的美景与怀念南朝文人的情感,传达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江:象征自然的壮丽。
- 白鹭:代表自由与高洁。
- 云雾:隐喻迷离的记忆与思绪。
- 十七洞天: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七洞天”象征什么? A. 历史人物
B. 隐逸之地
C. 自然景观 -
“和雨鹭涛”中的“鹭”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鸽子
B. 白鹭
C. 麻雀 -
诗中怀念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萧子云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凤翥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自然景观的描写,但李凤翥更强调怀旧情感,王维则多展现平和的隐逸生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凤翥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