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天叙为人相宅过余求诗戏书二绝》

时间: 2025-04-29 01:46:14

一区悬磬已偷安,常念风波世路艰。

若谓他时庇寒士,会须令我作千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区悬磬已偷安,常念风波世路艰。
若谓他时庇寒士,会须令我作千间。

白话文翻译

这幅诗描绘了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宁静,然而他心中常常挂念着风波与艰难的世路。如果有人说将来要庇护那些寒士,我希望能够拥有千间房屋来安置他们。

注释

  • 一区:指一块区域,暗指自己居住的地方。
  • 悬磬:古代乐器,象征安静、和谐的生活。
  • 偷安:暗示在安稳的环境中不必忧虑。
  • 寒士:指贫困或地位低下的人。
  • 千间:比喻广阔的庇护之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他在诗中常表达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对世道人情的思考与反思之中,表达了他对安逸生活的享受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深邃,开头以“一区悬磬已偷安”引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但随之而来的“常念风波世路艰”则揭示了作者心中潜藏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安逸与艰难的生活,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敏感与关怀。

“若谓他时庇寒士”,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为那些贫困的士人提供庇护,这不仅是对他人生活的关心,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最后一句“会须令我作千间”以千间房屋作为寄托,象征着作者希望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理想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安乐的享受,也有对困境的同情,反映出宋代文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区悬磬已偷安:描绘诗人所处的安静环境,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 常念风波世路艰:诗人虽安逸但心中仍挂念世间的风波与艰难,体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 若谓他时庇寒士:表达了对贫困士人的关怀,预示着未来的理想。
  • 会须令我作千间:以夸张手法表现出希望能拥有广阔的空间来帮助贫士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安逸与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夸张:通过“千间”的夸张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的强烈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磬:象征宁静与安逸。
  • 寒士:代表社会的弱势群体,体现了诗人的同情与关爱。
  • 千间:象征着庇护与希望,反映出诗人渴望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心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区悬磬”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社会繁华
    • B. 内心宁静
    • C. 战争动乱
    • D. 自然景观
  2. 诗中的“寒士”指的是?

    • A. 富有的人
    • B. 学者
    • C. 贫困的士人
    • D. 官员
  3. 诗人希望拥有多少间房屋来庇护寒士?

    • A. 一间
    • B. 十间
    • C. 百间
    • D. 千间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卖炭翁》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郑刚中的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但郑刚中更加强调希望和未来的改变,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