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示儿二首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雪尽适沾雨,腊穷初得春。
上冰鱼意乐,出谷鸟声新。
便觉风光好,何忧活计贫。
一樽聊共醉,疏率见吾真。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到来,雪水融化沾湿了大地,腊月的寒冷逐渐过去,初春的气息已经显现。
在冰面上钓鱼,心情格外愉快,山谷中的鸟儿也发出了新鲜的鸣叫声。
此时我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何必忧虑生活的贫困呢?
不如一杯酒共饮,随性而为,展现真实的自我。
注释:
- 雪尽:指雪融化,天气转暖。
- 腊穷:腊月快结束,象征着冬天的结束。
- 上冰:在冰面上,形容冬天的景象。
- 意乐:心情愉悦,乐于其中。
- 出谷:指鸟儿从山谷中飞出。
- 风光:指自然景色。
- 活计贫:形容生活贫困,经济拮据。
- 樽:酒杯,表示饮酒的情景。
- 疏率:随意、不拘束,表现一种洒脱的态度。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腊穷”“初得春”的季节变换,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和生生不息,也暗含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君实,号直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立春时节,正值自然界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传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乐观态度,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春天的期待与喜悦。
诗歌鉴赏:
《立春示儿二首》是王之道通过描绘立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诗的开头“雪尽适沾雨,腊穷初得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借助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欢迎与期待。
接下来的“上冰鱼意乐,出谷鸟声新”,诗人以“鱼”和“鸟”作为意象,象征着生机与活力,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愉悦心情。这里的“乐”字,透出一种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便觉风光好,何忧活计贫”更是诗中哲理的升华,诗人通过对春光的感叹,抛开了生活的烦恼,表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精神。最后一联“一樽聊共醉,疏率见吾真”,则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真实展现,饮酒作乐,随性而为,展现了人性中的真诚与自由。
整首诗不仅传达了春天的美丽,更融入了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既有自然美感,又富有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尽适沾雨:描绘了春天的来临,象征着旧的寒冷已去,新的气息开始。
- 腊穷初得春:腊月即将结束,春天的气息显现。
- 上冰鱼意乐:在冰面上钓鱼,心情愉快,体现出对自然的享受。
- 出谷鸟声新:鸟儿在春天中欢快地鸣叫,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
- 便觉风光好: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 何忧活计贫:生活的贫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境的富足。
- 一樽聊共醉:提到饮酒,象征着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
- 疏率见吾真:随意而为,展现真实的自我,表达一种洒脱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鱼”和“鸟”比喻生活的乐趣与生机。
- 对仗:如“雪尽适沾雨,腊穷初得春”,工整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强调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快乐,不为生活的贫困所困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过去。
- 雨:象征春天的滋润与新生。
- 鱼:象征自由与乐趣。
- 鸟:象征生命与希望。
- 樽:象征饮酒的欢愉与社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
A. 雪尽适沾雨
B. 上冰鱼意乐
C. 一樽聊共醉 -
诗中提到的“腊穷”是什么意思?
A. 腊月结束
B. 腊月开始
C. 冬天最冷 -
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忧虑生活
B. 乐观洒脱
C. 追求富贵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立春示儿二首》:展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乐观豁达。
- 杜甫的《春望》:在春天的美好中反映当时的国破家亡,忧国忧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理解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