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淮口》

时间: 2025-01-26 04:30:47

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

意思解释

望淮口

原文展示

白烟弥漫接天涯,
黯黯长空一道斜。
有似钱塘江上望,
晚潮初落见平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眼前的景象,白色的烟雾弥漫在天际,长空中显得黯淡无光,似乎有一道斜线划过天际。远望钱塘江的景象,正如晚潮刚刚退去,平坦的沙滩逐渐显露出来。

注释

  • 白烟:指水汽或雾气,形容水面蒸腾的景象。
  • 弥漫:广泛散布,形容烟雾弥散的状态。
  • 长空:指广阔的天空。
  • 黯黯:形容昏暗、阴沉。
  • :指倾斜的方向,暗示一种不平衡或静谧的状态。
  • 钱塘江:指流经浙江省的一条著名河流,以潮涌闻名。
  • 晚潮:指傍晚时分的潮水。
  • 初落:刚开始退去。
  • 平沙:指平坦的沙滩。

典故解析

“钱塘江上望”提及的是钱塘江潮,它是中国四大潮之一,闻名于世,尤其在农历八月十八日的潮水更是壮观。这种潮水在中国文学中多次被提及,象征着自然力量的浩大与不可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推行新法,致力于改善社会经济,著有《王安石文集》。在诗词方面,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望淮口》创作时,王安石可能正值政治生涯较为紧张之际,借景抒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与思考,反映出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望淮口》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烟雾、长空、潮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开头两句通过“白烟弥漫”和“黯黯长空”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模糊而辽阔的天空,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接着,诗人引入了“钱塘江”的意象,拉近了自然与人的距离,暗示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晚潮初落见平沙”则将诗人的情感进一步深化,象征着一种归属感和宁静感。全诗用词简练,意象鲜明,充分展示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烟弥漫接天涯:描绘了白色烟雾在空中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遥远的感觉。
  2. 黯黯长空一道斜:长空显得阴暗,似乎有一条斜线贯穿其中,暗示着一种孤独或静谧的心境。
  3. 有似钱塘江上望:引入钱塘江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4. 晚潮初落见平沙:晚潮退去后,平坦的沙滩显露出来,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使情景交融。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通过“白烟”、“长空”、“潮”、“平沙”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宁静、孤独与思索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 白烟:象征着朦胧与遥远,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 长空:代表广阔无垠的天空,暗示自由与宽广的心境。
  • 钱塘江: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壮丽,反映出人对自然的敬畏。
  • 晚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平沙:象征着宁静与安详,反映出一种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望淮口》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钱塘江”以什么著称?

    • A. 秋色
    • B. 潮水
    • C. 渔村
  3. 诗中描绘的“白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清晰明亮
    • B. 朦胧遥远
    • C. 狂风暴雨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潮水
  3. B. 朦胧遥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对国事的感叹。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通过夜泊景象抒发对历史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思乡的情感;而王安石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登高》: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其情感更加沉重,体现出对国事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王安石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