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

时间: 2025-01-27 03:36:06

映危栏一片斜阳暮,绕长堤两行垂柳疏。

看长江浩浩流难住,对青山点点愁无数,问征鸿字字归何处。

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向人间种棵相思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生草
叶嘉莹
映危栏一片斜阳暮,
绕长堤两行垂柳疏。
看长江浩浩流难住,
对青山点点愁无数,
问征鸿字字归何处。
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
向人间种棵相思树。

白话文翻译:

在危栏旁,夕阳的余晖斜洒而下;
长堤边,稀疏的垂柳轻轻摇曳。
长江奔流不息,难以停留,
青山在远处,满心愁绪无尽。
我问那大雁,字字都是归处在哪里?
而我则希望能遍游天涯,
在人间种下一棵相思的树。

注释:

  • 映危栏:映照在危栏上的景象。危栏指高处的栏杆。
  • 斜阳暮:夕阳西下的景象。
  • 长堤:指长长的堤岸。
  • 垂柳疏:稀疏的垂柳,表现出一种清幽的景致。
  • 长江浩浩流:长江水流浩荡,象征着时间的无尽。
  • 愁无数:无尽的忧愁。
  • 征鸿:指归雁,表达对归属的思考。
  • 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希望在年轻时能游遍四海。
  • 相思树:象征思念和爱情的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嘉莹,著名的当代诗人和学者,以其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而闻名。她的作品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寄生草》创作于对人生、爱情和归属的深刻思考中,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内心情感的真切表达,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寄生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讨。诗的开头以“映危栏一片斜阳暮”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黄昏场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栏杆上,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诗人描绘了长堤上的垂柳,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淡淡的忧愁。

“看长江浩浩流难住,对青山点点愁无数”,这里长江象征着无尽的时光和生命的流逝,而青山则是心中难以释怀的忧愁。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思索。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对归属的疑问,“问征鸿字字归何处”,表达了对远方与归宿的渴望。而“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向人间种棵相思树”,则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的向往与对爱情的追求,种下一棵相思树象征着希望与期待。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沉,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映危栏一片斜阳暮:夕阳洒落在高栏上,营造出一种温柔的黄昏氛围。
  • 绕长堤两行垂柳疏:长堤上稀疏的垂柳,增添了诗的清幽感觉。
  • 看长江浩浩流难住:长江的浩大奔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无法停驻。
  • 对青山点点愁无数:远处的青山引发无限愁绪,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 问征鸿字字归何处:向归雁询问归属,暗示对归宿的迷茫。
  • 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希望在年轻时游遍四方,体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 向人间种棵相思树:种下相思树,象征着对爱情与思念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江比作时间,表达生命的流逝。
  • 拟人:对大雁的询问赋予了人性,增强了情感的代入感。
  • 对仗:如“长堤/垂柳”,形成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归属的渴望与爱情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情感的真挚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长江:代表无尽的时间和生命的浩荡。
  • 青山:象征着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 相思树:象征着爱情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映危栏一片斜阳暮”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深夜
  2.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谊
    • D. 自然
  3. “问征鸿字字归何处”中,征鸿指代什么?

    • A. 大雁
    • B. 风筝
    • C. 飞鸟
    • D. 船只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夜喜雨》 杜甫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叶嘉莹《寄生草》 vs. 李白《静夜思》
    • 两者都表达了对家乡和归属的思念,但叶嘉莹更注重景物与情感的融合,而李白则更直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叶嘉莹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