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冠卿客亭类稿》
时间: 2025-01-11 09:56: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杨冠卿客亭类稿
作者:姜夔
杨侯笔力天下奇,早岁豪颜相追随。
一班略见客亭槁,文采炳蔚惊群儿。
长安城中择幽棲,静退不愿时人知。
大书前荣号雾隐,意与风虎云龙期。
人皆炫耀身陆离,见草而悦忘皋比。
南山十日不下食,君子一变谁能窥。
正论不作世道微,通都大邑多狐狸。
惜君爪牙不得施,公超五里亦奚为。
白话文翻译
杨侯笔力雄奇,年轻时就有很多人追随他。
在客亭中稍微显露才华,文采璀璨使众人惊艳。
在长安城中选择幽静之地,隐退不愿被世人所知。
大书前面的荣光如雾隐,心愿与风、虎、云、龙相期。
人们都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光彩,看到草木而欣喜忘却瓦砾。
南山上十天没得食物,君子一旦改变又有谁能看见?
正论不愿做世道的微小,繁华的城市中多的是狐狸。
可惜你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即使超越五里又有什么用?
注释
- 杨侯:指杨冠卿,可能是当时著名的文人。
- 笔力:形容书法或文章的气势与力量。
- 豪颜:指年轻时的英俊潇洒。
- 客亭槁:可能是指文学创作或交流的场所。
- 炳蔚:形容光彩夺目。
- 幽棲:隐居。
- 大书前荣:指显赫的名声。
- 狐狸:比喻狡诈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书法家,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交场合或对杨冠卿的作品的赏析中创作的,反映了对当时文人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杨冠卿的描写,勾勒出一个才华横溢但又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形象。姜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俗名利的反感,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即以“杨侯笔力天下奇”来赞美杨冠卿的才华,接着展现了他在年轻时的风采与追随者。随后,诗人描述了杨冠卿选择隐居的生活,表现出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不断对比世俗的浮华与个人的内心追求,显示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尤其在对“南山十日不下食”的描写中,展现了文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孤独。同时,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批评,令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杨冠卿的赞美,更是对文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侯笔力天下奇:赞美杨冠卿的才华独特,才情出众。
- 早岁豪颜相追随:他年轻时的风采吸引了许多人追随。
- 一班略见客亭槁:在客亭中稍微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 文采炳蔚惊群儿:他的文采耀眼,令人惊叹。
- 长安城中择幽棲:在长安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隐居。
- 静退不愿时人知:宁愿隐退,不愿被世人所知。
- 大书前荣号雾隐:他的名声如雾般隐约,心中理想高远。
- 意与风虎云龙期:渴望与风、虎、云、龙一样的志向。
- 人皆炫耀身陆离:世人都在炫耀自己的光彩。
- 见草而悦忘皋比:看到自然之美而忘却世俗的比较。
- 南山十日不下食:在南山中十天没有食物。
- 君子一变谁能窥:君子在逆境中变化,谁又能看透其心?
- 正论不作世道微:志向不愿庸俗。
- 通都大邑多狐狸:繁华市区中多的是狡猾之人。
- 惜君爪牙不得施:可惜你的才能未能施展。
- 公超五里亦奚为:即使超越了五里又有何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名声如雾隐”,形象地描绘了隐逸的心态。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表现出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杨冠卿的描绘,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文人的孤独与坚韧,体现了对时代风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笔力:象征才华与力量。
- 隐居:象征对世俗名利的逃避。
- 南山:象征追求自然与清静的理想之地。
- 狐狸:象征狡猾、世俗之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杨侯”指的是哪位文人?
A. 李白
B. 杨冠卿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南山十日不下食”是用来表达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文人的坚韧
C. 对食物的渴望
D. 社交的繁忙 -
诗中的“狐狸”主要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狡诈之人
C. 追随者
D.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长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迈的情感,而姜夔则更倾向于表现文人的孤独与对名利的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