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荪墅示以杂兴四首乃用危骊塘所次唐子西韵》

时间: 2025-01-27 04:04:47

世运空更禅,人情任覆翻。

浮荣归堕甑,真味寄污尊。

见客不问事,学农时踏村。

兴公旧游处,长啸一招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运空更禅,人情任覆翻。
浮荣归堕甑,真味寄污尊。
见客不问事,学农时踏村。
兴公旧游处,长啸一招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世间的运势总是在变化,仿佛禅宗的空灵一般,人们的情感也随之起伏不定。那些表面的荣耀最终会归于沉淀,就像盛装的菜肴最终回到锅中,真正的美味却被埋没在污秽的酒杯里。作者在接待客人时不问世俗琐事,而是选择回归田园,重拾农耕的乐趣。在自己曾经游玩的地方,发出长啸,唤醒那些逝去的往事与灵魂。

注释

  • 世运:指社会的运势或潮流。
  • 空更禅:指禅宗的空灵境界。
  • 浮荣:表面的荣耀或名利。
  • 堕甑:即沉入炊具,指事物的归宿。
  • 真味:真正的滋味或内涵。
  • 污尊:指盛酒的器具,象征污浊。
  • 见客不问事:形容接待朋友时不关注世俗事务。
  • 学农:回归田园,学习农业。
  • 兴公:指兴公的旧游之处。

典故解析

  • “世运空更禅”:此句借用禅宗的思想,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悟。
  • “见客不问事”: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选择与世无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风清新而著称。作品多关注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内心体验,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和时世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思了个人的生活选择。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引人深思。开篇便以“世运空更禅”点题,揭示了人世的变幻无常。诗人在描述社会荣华的同时,表达了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无奈。诗中“浮荣归堕甑,真味寄污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世俗繁华的短暂与虚幻,令人感到无奈和失落。

接下来的“见客不问事,学农时踏村”则体现了诗人的内心追求,选择超脱于世俗,向往自然生活。这种回归田园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简单、真实的渴望。在“兴公旧游处,长啸一招魂”中,诗人通过长啸唤醒往日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情感的寄托,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有对世事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运空更禅:世事的变化如同禅宗的空灵,不可捉摸。
  • 人情任覆翻:人们的情感随之翻覆,难以稳定。
  • 浮荣归堕甑:外在的荣华最终会沉淀,回归本质。
  • 真味寄污尊:真正的滋味却被淹没在污浊中。
  • 见客不问事:接待朋友时不再关注世俗琐事。
  • 学农时踏村:选择回归田园,体验农耕生活。
  • 兴公旧游处:在昔日游玩的地方,感怀往昔。
  • 长啸一招魂:长声呼啸,唤回消逝的灵魂与记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荣”比作食物的表象,强调其短暂性和虚幻性。
  • 对仗:整首诗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如“见客不问事,学农时踏村”。
  • 象征:通过“污尊”象征社会的腐化与虚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荣华与真实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浮华世界中的迷失与内心的挣扎,体现了对自然与真实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世运:象征社会的变化与无常。
  • 浮荣:象征表面的荣耀与虚幻的名利。
  • 真味:象征内心真实的感受与追求。
  • 污尊:象征世俗生活的腐化与污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世运空更禅”意指什么? A. 世事变化如梦
    B. 世事变化如禅
    C. 社会繁荣昌盛
    D. 社会一成不变

  2. “见客不问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关心客人
    B. 超然物外
    C. 忙于世事
    D. 喜欢交际

  3. 诗中的“长啸”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伤与怀念
    C. 生活的无聊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社会变化的感慨,但重点在于战乱带来的痛苦和对故国的思念。
  • 李白《将进酒》:强调豪情与人生短暂,更多的是对酒的欢愉与对人生的畅快。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这首诗在细腻的笔触中展现了对世事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情的敏锐观察,适合对古诗词有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