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

时间: 2025-01-26 23:32:02

三数茎须细撚金,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数茎须细撚金,
圆齐五瓣外红深。
酷憎媚俗长垂首,
善处骄阳不动心。
色变化成丹灶火,
时开落应土圭针。
感怀南北多分裂,
此独全名古到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花,茎细如金线,花瓣圆整而红艳。诗人对这种花的优雅与高洁表示赞赏,尤其是它不屈从于世俗的风气,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姿。花的颜色能够随着时光变化,开落有时,似乎与自然的规律相应。诗人感慨南北的分裂,而这种花却是唯一从古至今都保持着完整名称的存在。

注释:

  • 三数:指花茎的数量,通常三根。
  • 撚金:形容花茎细长,像金线一样。
  • 圆齐五瓣:形容花瓣的形状和数量,五瓣花通常象征美丽。
  • 酷憎媚俗:形容诗人厌恶世俗的风气。
  • 骄阳:指强烈的阳光。
  • 丹灶火:指火焰的颜色,形容花色的变化。
  • 土圭针:指古代测量土地的器具,寓意花的开放与落下遵循自然规律。
  • 感怀南北多分裂:表达对社会分裂现象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花的特性,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子午花”为主角,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外形和特质,表达了对其不屈从于世俗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花的高洁与世俗的媚俗,传达出一种对传统美德的追求。尤其是“善处骄阳不动心”,展现了花在强烈阳光下依然保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品质,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的意象,表现了时间与自然的流逝与变化,暗示着事物的生灭与轮回。最后一句“感怀南北多分裂,此独全名古到今”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表达了对人类命运与社会分裂的深切忧虑,同时也强调了子午花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持久的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数茎须细撚金:描绘花的茎,细长如金线,表现其精致。
  2. 圆齐五瓣外红深:花瓣形状美丽而颜色艳丽。
  3. 酷憎媚俗长垂首:诗人对世俗的厌恶,花却不屈从,低垂着头。
  4. 善处骄阳不动心: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花依然保持冷静。
  5. 色变化成丹灶火:花的颜色随时间变化,富有生机。
  6. 时开落应土圭针:花的开放与凋谢符合自然规律。
  7. 感怀南北多分裂:对社会分裂现象的感慨。
  8. 此独全名古到今:强调子午花自古至今的持续性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茎比作“撚金”,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花“善处”的性格,表现其高洁与坚定。
  • 对仗:如“色变化成丹灶火,时开落应土圭针”,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与高洁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风气的反思与对自然规律的认同,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分裂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子午花:象征高洁,独立于世俗之外的美。
  • 金线:象征珍贵与细腻。
  • 骄阳:象征外界压力与挑战。
  • 丹灶火: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土圭针:象征自然规律与秩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哪个?

    • A. 玫瑰
    • B. 子午花
    • C. 兰花
  2. “酷憎媚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厌恶世俗风气
    • B. 喜欢花朵
    • C. 赞美自然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社会分裂的感慨?

    • A. 描述花的颜色变化
    • B. 提到南北的分裂
    • C. 描述阳光的强烈

答案:

  1. B. 子午花
  2. A. 厌恶世俗风气
  3. B. 提到南北的分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对自然与人情的不同表现。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而陈著的诗则强调高洁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