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钟主簿父子》
时间: 2025-01-10 21:5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钟主簿父子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旗铃接迹向西驰,
丹桂灵椿并一时。
竞说郎君能跨灶,
顿令老子欲苔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
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
何须千里远求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旗帜和铃声交错着向西方飞驰,正值丹桂和灵椿花同时开放。人们都在说郎君有能力能跨越灶火,令老父亲感到想要培养儿子。年轻时不怕锥子没锋利,前辈曾经说过木材要有规矩。相国晏公的后代在楚国出产,又何必千里之外去求教呢?
注释:
- 旗铃:指的是军队出征时的旗帜和铃声,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灶:古代指厨房,跨灶比喻成家立业。
- 苔儿:指的是父亲想要培养儿子,寄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 锥无颖:意指年轻人不必担心没有工具,表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
- 规:指木材的标准,象征着规矩和规范。
- 相国晏公:指的历史人物晏婴,因其聪明才智而闻名,象征着智慧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纯,号默存,北宋末年人,著名诗人,精通诗词,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歌不仅有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也常常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与钟主簿父子的交往中,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对未来的寄托。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对教育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未来的憧憬。开篇以“旗铃接迹向西驰”描绘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场景,象征着希望与前进的力量。接着通过对丹桂和灵椿的描写,增添了自然的美感,同时也暗示着成长与机遇的并存。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苔儿”,在这一句中,诗人通过民间对年轻人的赞美,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期待与骄傲。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前辈的智慧传达了对年轻人的鼓励,强调只要有志,就一定能够成就大器。
最后两句提到相国晏公,更是强调了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性,表明优秀的人才并不需要千里求师,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滋养而成长。这首诗不仅流露出对年轻人的关爱,更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旗铃接迹向西驰:描绘出一种向西奔腾的场景,充满生气。
- 丹桂灵椿并一时:同一时节盛开的花朵,象征着机遇的到来。
- 竞说郎君能跨灶:人们赞美这位年轻人的才能,暗示着他有成家立业的潜力。
- 顿令老子欲苔儿:父亲感到骄傲,渴望培养孩子。
- 妙年不患锥无颖:年轻时不必担心缺乏工具,表达对未来的乐观。
- 前辈曾言木就规:强调了遵循规矩的重要性。
- 相国晏公元楚产:提到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象征智慧。
- 何须千里远求师:强调人才的培养可以在身边进行,不必远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跨灶”比喻成家立业,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尾处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丹桂、灵椿象征着希望和机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人的关心和期望,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要有自信,自我成长,不必依赖外在的名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旗铃:象征希望、朝气。
- 丹桂、灵椿:象征美好、繁荣。
- 灶:象征家庭与成就。
- 锥无颖:象征年轻人的潜力与机会。
- 相国晏公:象征智慧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桂”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收获
- B. 繁荣与希望
- C. 家庭的温暖
-
“跨灶”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成家立业
- B. 学习知识
- C. 游历四方
-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年轻人的期望与教育的重要性
-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年轻人的鼓励,但刘克庄的作品更注重家庭与教育,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放纵。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