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记五言十首
——刘克庄
履霜行于野,绝粮厄于陈。
伯奇父逐子,仲尼天戮民。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覆盖的野外行走,粮食已经断绝,被困于这个艰难的时刻。伯奇驱逐自己的儿子,而仲尼却让天下的百姓遭受惩罚。
注释:
- 履霜:踩上霜,象征寒冷的季节。
- 厄于陈:困于困境。陈指的是粮食的储存或困境。
- 伯奇:指的是《左传》中的伯夷和叔齐,他们拒绝做周王的臣子,最后死于饥饿。
- 仲尼:即孔子,象征着儒家思想和对社会的影响。
- 天戮民:天降惩罚于民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五言诗闻名。他的作品通常反映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个人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局动荡,民生困苦。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记五言十首》通过简练的语言,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诗的开头“履霜行于野”,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环境,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艰辛。接着“绝粮厄于陈”,则直接揭示了社会的饥荒与困苦,表现出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无奈批评。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伯奇父逐子”,引入历史典故,伯夷被迫逐出自己的儿子,展现了家庭破裂的悲剧。而“仲尼天戮民”则是对孔子思想的反思,指责在政治混乱中,普通百姓遭受的苦难。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诗人对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运用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展现了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履霜行于野:描绘寒霜覆盖的野外,暗示环境的恶劣。
- 绝粮厄于陈:粮食断绝,处于困境,感受到生存的艰难。
- 伯奇父逐子:引用历史故事,表现家庭关系的破裂。
- 仲尼天戮民:批判社会动荡中,普通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称,形成强烈的节奏感。
- 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强诗的深度和厚度。
- 意象:如“霜”、“粮”、“父子”等意象,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社会困境与人性思考展开,呼唤对底层民众的关注,表达对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霜:象征寒冷与困境,暗示生活的不易。
- 粮:象征生存,缺乏粮食即是生活的绝境。
- 父子:象征家庭关系,破裂的家庭反映出社会的病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伯奇父逐子”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伯夷
- C) 屈原
-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描绘了____的环境。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宋代的一个哲学家。 (对/错)
答案:
- B) 伯夷
- 寒霜覆盖
- 错(仲尼指的是孔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但更侧重于战乱带来的个人苦难。
- 李白《将进酒》:在表现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的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的不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