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虾湖》
时间: 2025-01-11 05:4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虾湖
鸡鸣发黄山,暝投虾湖宿。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
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
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白话文翻译
在鸡鸣时分,我从黄山出发,傍晚时分抵达虾湖宿营。
白色的雨水照耀着寒冷的山,茂密的树林像是银色的竹林。
我和采铅的旅客相携,在荷花水边沐浴。
半夜时分,四天星辰显现,星河的光辉闪烁得令人目眩。
明天早晨我将离开这座高楼,冈峦起伏,景色多变。
我将与那持斧的老人一同,前往溪边砍伐云木。
注释
- 鸡鸣:指清晨的叫声,象征着清晨的到来。
- 虾湖:虾湖是一处自然景观,湖中可能有虾类。
- 映寒山:雨水映照着寒冷的山,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
- 森森似银竹:形容树林茂密,像银色的竹子一样,给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感觉。
- 提携:指携带、扶持。
- 采铅客:可能指的是采铅的旅行者,象征着与自然相伴的人。
- 星河烂人目:星河的光芒刺眼,令人目眩,形象地表现出夜空的璀璨。
- 冈陇:指高低起伏的山丘。
- 持斧翁:持斧的老者,象征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一生游历广泛,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以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的追求著称。
创作背景
《宿虾湖》写于李白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在自然景观中的宁静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湖泊、山川、星河等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其追求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念。
诗歌鉴赏
《宿虾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情感的诗作。开篇以“鸡鸣发黄山”引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机,给人一种清新之感。接着,诗人通过“白雨映寒山”描绘了雨后山景的清冷,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与视觉效果。诗中“森森似银竹”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树林的茂盛,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丽的氛围。
在描写与旅友的相聚时,诗人用“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表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在传达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夜晚的描绘中,“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展示了夜空的壮丽与神秘,令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人的渺小,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诗人以“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结束,暗示着即将开始的新旅程与对未来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的依恋。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表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鸣发黄山:描绘了清晨,鸡鸣声响起,暗示着一天的开始。
- 暝投虾湖宿:傍晚时分,诗人抵达虾湖,准备在此宿营。
- 白雨映寒山:雨水照耀着寒冷的山,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 森森似银竹:形容树林茂密,像银色竹子,增强了视觉的冲击。
- 提携采铅客:诗人与采铅旅客相互扶持,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结荷水边沐:在荷花水边沐浴,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 半夜四天开:夜晚星空璀璨,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 星河烂人目:星河的光辉刺眼,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体验。
- 明晨大楼去:早晨将离开宿处,暗示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 冈陇多屈伏:高低起伏的山丘,象征着自然的多变与丰富。
- 当与持斧翁:与持斧的老人一起,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前溪伐云木:前往溪边砍伐云木,暗示着自然的利用与人类的生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森森似银竹”,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 拟人:星河的光辉被赋予了“烂人目”的特性,让自然景象更具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旅途情感,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清晨的到来,生命的开始。
- 虾湖:自然景观,象征诗人的归宿与宁静。
- 寒山:象征着自然的冷峻与美丽。
- 银竹: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繁茂。
- 星河:象征浩瀚的宇宙与诗人的渺小。
- 冈陇:象征着自然的起伏变化,生动地描绘了山川的轮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哪一意象代表了清晨的生机? A. 银竹
B. 鸡鸣
C. 星河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提携采铅客”主要表现了__。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多为宁静和美丽。(对/错)
答案
- B. 鸡鸣
- 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白《宿虾湖》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