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幼度许过访两诗问讯》

时间: 2025-01-27 06:14:37

寒窗不住阅清文,炼石真为五色云。

拄杖横担东鲁教,长安今次欲谁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窗不住阅清文,炼石真为五色云。
拄杖横担东鲁教,长安今次欲谁闻。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窗前,我不停地阅读清雅的文章,
炼石的确是为了那五彩的云彩。
我拄着拐杖,肩负着东鲁的教导,
这次来到长安,谁又会听到我的声音呢?

注释:

  • 寒窗:指寒冷的窗户,这里比喻艰苦的读书环境。
  • 不住:不停地,形容持续的状态。
  • 清文:清雅的文章,指的是文采优美的文字。
  • 炼石:指炼制石头,常用以形容追求真理或美好的事物。
  • 五色云:五彩的云彩,象征美好、理想。
  • 拄杖:用手杖支撑,象征年长或有些疲惫。
  • 横担:肩负,扛着。
  • 东鲁教:指的是鲁国的教育,强调儒家思想。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文化中心。
  • 欲谁闻:想要谁来听我说话,表达孤独与无奈。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及的“东鲁教”可以追溯到儒家文化,鲁国是孔子的故乡,象征着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长安则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固,号青山,宋代诗人,以其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他的诗作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在长安的孤独感。诗中蕴含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化和教育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寒窗前潜心阅读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追求。炼石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换取更美好的未来。后两句则转向长安,诗人以拄杖为象征,表达出自己在文化传承中承担的责任与孤独感,最终以“欲谁闻”结尾,令人感到一丝凄凉和无奈,仿佛在呼唤着对理想的理解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窗不住阅清文:诗人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寒冷的环境中,孜孜不倦地阅读优美的文献,传达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 炼石真为五色云:炼石象征着追求真理,而五色云则代表着理想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努力获得理想结果的愿望。
  • 拄杖横担东鲁教:通过拄杖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年长,承载着儒家文化的责任感,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长安今次欲谁闻:以长安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播的渴望,以及对社会冷漠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炼石”比喻追求理想),对仗(如“寒窗”与“长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现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听到,但又意识到现实的冷漠。

意象分析:

  • 寒窗:象征艰苦的环境和刻苦的精神。
  • 五色云:象征理想与美好的愿望。
  • 拄杖:象征年长、责任与孤独感。
  • 长安:象征繁华与文化的中心,反映社会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窗”象征什么? A. 温暖的环境
    B. 艰苦的读书环境
    C. 容易的生活

  2. “炼石真为五色云”中“炼石”的含义是什么? A. 追求真理
    B. 制作石头
    C. 休闲活动

  3. 诗人对“长安”的感情是?
    A. 满意
    B. 无奈
    C. 忘却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理想的追求。
  • 陶渊明《饮酒》:体现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镃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文化的责任感,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人生的畅快与及时行乐。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