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旦立春 其四
张镃 〔宋代〕
从此车书看混同,王春丕建四时功。
八千岂但庄椿比,宸极光符万岁中。
白话文翻译:
从这时起,车马与书籍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王春的伟大事业在四季之中得以成就。八千年间,岂止是庄子和椿树相比,皇宫中象征光明的符号,永远在万岁之中闪烁。
注释:
- 岁旦:指新年的第一天。
- 立春:春季的开始,通常在农历正月。
- 车书:指交通与书籍,这里象征文化交流。
- 王春:可能指的是春天的神化,或寓意为一位有伟大成就的君主。
- 宸极:指皇宫,象征权力的中心。
- 光符:象征光明和吉祥的符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时中,号祁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擅长咏春、咏物,作品常带有哲理与自然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立春时节写成的,正值新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与生机。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诗歌鉴赏:
《岁旦立春 其四》通过描绘春的到来,展现了新年伊始的欣欣向荣。首句“从此车书看混同”,强调了文化和交通的融合,暗示着民间与朝廷的交流日益频繁,象征着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王春丕建四时功”,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君主治国理政的赞扬,王春似乎在春天的帮助下,创造了四季的丰硕成果。
诗中提到的“八千岂但庄椿比”,则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庄子和椿树本是自然界的存在,但在诗人的笔下,它们被赋予了历史的深度,暗示着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最后一句“宸极光符万岁中”则用“光符”来象征皇权的光辉与长久,展现了对未来美好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表达了对新春的喜悦,也隐含了对社会繁荣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从此车书看混同:从此以后,交通与书籍的交流变得无所不包。
- 王春丕建四时功:王春象征着春天的力量,建立起四季的丰收与成就。
- 八千岂但庄椿比:八千年间的历史,不仅仅是对庄子和椿树的比较。
- 宸极光符万岁中:在皇宫的中心,光明与吉祥的符号象征着长久的繁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君主的成就相联系。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工整的对称。
- 象征:用“光符”象征皇权的光辉与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立春为起点,表达了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社会繁荣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书:象征文化与交通的结合。
- 王春:象征着春天的力量与生机。
- 宸极:象征着皇权的中心与权威。
- 光符:象征光明与吉祥,代表希望和长久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从此车书看混同”中“车书”指什么? A. 交通与文化
B. 书信
C. 车辆 -
“王春丕建四时功”中的“王春”可以被理解为? A. 春天的力量
B. 一位君主
C. 一种植物 -
“宸极光符万岁中”中“光符”象征什么? A. 光明与吉祥
B. 书信
C. 春天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春天的美景与情感。
- 《立春日》:李白的诗,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希望。
诗词对比:
- 张镃 vs. 杜甫:杜甫的春诗更注重社会现实,而张镃则偏向于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 同题材作品对比:可对比《春晓》与《岁旦立春》,两者都描绘春天的美,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