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

时间: 2025-01-27 05:50:24

谩浪功名付直钩,谁能鏖战学焚舟。

随人不但羹鱼美,解道江𧎼似鹿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
张镃 〔宋代〕

谩浪功名付直钩,
谁能鏖战学焚舟。
随人不但羹鱼美,
解道江似鹿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认为这些都如同钓鱼般容易被放弃;又提到在学习和探索中,谁能真正拼搏到最后,像焚舟自救般坚定。诗人指出,享受美味的鱼,不只是因为它的鲜美,还因为它在江水中游弋的姿态,宛如鹿头般优雅。

注释:

  • 谩浪:随意地放弃,指对世俗事物的不在乎。
  • 功名:指的是名声和地位。
  • 直钩:直钩钓鱼,形容简单直接的方式。
  • 鏖战:激烈斗争,拼搏。
  • 焚舟:比喻决心坚定,不留退路。
  • 羹鱼美:指美味的鱼汤。
  • 江似鹿头:比喻江水的形态优美。

典故解析:

“焚舟”出自于历史典故,指的是项羽在与刘邦争斗时,采取的决绝措施——焚烧自己的船只,表示不退缩的决心。此处用以比喻学习与探索的决心和毅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良,号仲和,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新,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为应徐衡仲的邀约而作,徐衡仲可能是诗人好友或学者。诗中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学习的坚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以钓鱼为引子,借此表达对功名利禄的漠然态度。直钩钓鱼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对世俗事务的不屑。接着,诗人提到学习的艰辛,仿佛在质问谁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拼搏到底,暗含着对学习者的激励与期待。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通过“羹鱼美”,不仅仅强调了美味,更是把它与江水的优雅结合,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统一。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构建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谩浪功名付直钩:轻易地就将名利抛弃,正如用直钩钓鱼一般简单。
  2. 谁能鏖战学焚舟:谁能在学习中如同焚舟自救般拼搏。
  3. 随人不但羹鱼美:并非只有鱼汤美味,享受的不止是味道。
  4. 解道江似鹿头:江水的形状如鹿头般优雅,暗示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鹿头,形象生动。
  • 对仗:如“功名”与“羹鱼”,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对功名的淡泊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直钩:象征简单直接。
  • 羹鱼:代表美好的享受。
  • 江水:象征流动的生命。
  • 鹿头:象征优雅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焚舟”是为了表达什么?
    A. 逃避责任
    B. 坚决拼搏
    C. 享受生活
    D. 感慨人生

  2.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不屑一顾
    C. 忽略不计
    D. 认真对待

  3. “江似鹿头”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美丽的鱼
    B. 自然的优雅
    C. 学习的艰辛
    D. 名利的浮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放弃。
  • 杜甫《望岳》: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镃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虽然不同,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人的精神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