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朱非二汪以虚段徽之雨中投兴教寺望南山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7:06:32

迹往休寻记,台倾莫问年。

风香来韦曲,雪色照樊川。

野寺遮红叶,人家住翠莲。

隔溪山更好,驱马入苍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偕朱非二汪以虚段徽之雨中投兴教寺望南山 其二 袁宏道 〔明代〕 迹往休寻记,台倾莫问年。 风香来韦曲,雪色照樊川。 野寺遮红叶,人家住翠莲。 隔溪山更好,驱马入苍烟。

白话文翻译:

过去的痕迹不必再去追寻记忆,台子已经倾斜,年代也不必过问。 风中带来了韦曲的香气,雪色映照着樊川。 野外的寺庙被红叶遮蔽,人们居住在翠绿的莲叶之中。 隔着溪流,山景更加美丽,驱马进入苍茫的烟雾之中。

注释:

  • 韦曲: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樊川: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翠莲:形容人家周围环境如翠绿的莲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雨中与友人投宿兴教寺,远望南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风香、雪色、红叶、翠莲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迹往休寻记,台倾莫问年”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强调活在当下,享受自然之美。后两句“隔溪山更好,驱马入苍烟”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迹往休寻记,台倾莫问年。”: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不再追寻过去的痕迹,也不关心台子倾斜的年代。
  2. “风香来韦曲,雪色照樊川。”:描绘了风中带来的韦曲的香气和雪色映照下的樊川,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3. “野寺遮红叶,人家住翠莲。”:通过红叶遮蔽的野寺和翠绿莲叶中的人家,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4. “隔溪山更好,驱马入苍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隔着溪流的山景更加美丽,驱马进入苍茫的烟雾之中,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人家住翠莲”中,用“翠莲”比喻人家周围的环境,形象生动。
  • 对仗:“风香来韦曲,雪色照樊川”中,“风香”与“雪色”、“韦曲”与“樊川”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强调活在当下,享受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意象分析:

  • 风香:象征自然的香气,带来宁静和愉悦。
  • 雪色:象征纯洁和美丽,映照出自然的光彩。
  • 红叶:象征秋天的丰收和美丽,遮蔽了野寺,增添了神秘感。
  • 翠莲:象征生机和和谐,形容人家周围的环境如翠绿的莲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韦曲”和“樊川”分别是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2. “人家住翠莲”中的“翠莲”比喻什么? A. 人家周围的环境 B. 翠绿的莲叶 C. 翠绿的山
  3. 诗的最后一句“驱马入苍烟”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往历史的追忆 B.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C.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袁宏道的《雨中投兴教寺望南山》系列诗作,展现了类似的自然美景和情感表达。
  • 其他明代诗人的山水诗,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往历史的淡然态度。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雨中投兴教寺望南山》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袁宏道的诗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杨慎的诗则更多体现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袁宏道诗选》:收录了袁宏道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山水诗作品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