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时间: 2025-01-11 06:3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战城南
作者:何景明 〔明代〕
战城南,戢不息。
朝战城南,暮哭城北。
积尸累累,肉腐鸟不食。
放马泽中,雪没马腓。
沙寒草枯,不得马肥。
北风夜吹,胡兵四围。
我欲上马,马瘦不驰。
我欲射箭兮,硬不开。
但语城中亲,汝出收我骸。
战城南,君莫悲。
猛虎啮人,翔于山垂。
欲食虎肉,不避虎威。
男儿立功,横行四夷。
生当公侯,死当白骨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激烈战争的场景,诗人在城南与敌军战斗不休,白天在城南激战,晚上为城北的死去者悲哭。尸体堆积如山,腐肉无人问津。战马被放在泽中,雪覆盖了它的腿,沙地寒冷,草木枯萎,马儿难以生肥。北风在夜里呼啸,敌军四面包围。诗人想要骑上战马,却发现马儿瘦弱无法奔跑;想要射箭,却拉不开弓。只希望城中的亲人能够出来收尸。战城南,不要悲伤。猛虎啮食人肉,高飞在山间。想要吃虎肉,却不怕虎威。男儿要立下功勋,纵横四方。生时应当封公侯,死后也应归于白骨。
注释
- 戢:停止。
- 哭:哀悼。
- 积尸累累:尸体堆积如山。
- 肉腐鸟不食:腐肉无人问津,表现战争的惨烈。
- 马腓:马的腿部。
- 胡兵:指外族敌兵。
- 收我骸:收拾我的尸骨。
- 猛虎啮人:猛虎啃食人肉,象征战争的残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战争与英雄气概,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惨烈,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的情感深沉,展现出战士在生死关头的无奈与壮志。
诗歌鉴赏
《战城南》是一首充满战斗气息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战争景象的直白描绘,展现了战士在战斗中的挣扎和无奈。开篇便以“战城南,戢不息”引入,表明战争的持续和生命的无常。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描绘了战场上尸体的堆积、腐肉无人问津的悲惨景象,令人心生寒意。
诗中反复出现的“战城南”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更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希望能够通过战斗来实现个人价值。在面临敌军四面包围时,诗人表达了对战马和箭矢无力的无奈,显示了人在战争面前的脆弱和无助。
结尾部分表现出一种豪情,即使面对生死,诗人也不愿屈服于命运,立志要在生前立下功业,死后归于白骨,这种豪迈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英雄气概。这种对生死的坦然态度和对荣耀的追求,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价值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战城南,戢不息”:战争持续不断,战斗的紧迫感突出。
- “朝战城南,暮哭城北”:白天战斗,晚上哀痛,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 “积尸累累,肉腐鸟不食”:战争造成的惨状,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战争的无情。
- “放马泽中,雪没马腓”:描绘战马的困境,象征着士兵的悲惨境遇。
- “北风夜吹,胡兵四围”:敌人包围的绝境,增强了紧迫感与绝望感。
- “我欲上马,马瘦不驰”:意图与能力的对比,表达无力感。
- “生当公侯,死当白骨归”:表现士人追求功名和对死亡的坦然。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战城南,暮哭城北”,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北风夜吹”,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比喻:如“欲食虎肉,不避虎威”,用虎的形象比喻敌人的威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争的痛苦与对英雄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古代士人面对生死的勇敢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战场: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与士兵的牺牲。
- 尸体: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惨重代价。
- 战马:象征着士兵的战斗力和无奈。
- 猛虎:象征敌人的强大与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朝战城南,暮哭城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战斗的快乐
- B. 战斗的残酷
- C. 对家乡的思念
-
“我欲上马,马瘦不驰”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 A. 马儿很强壮
- B. 诗人无能为力
- C. 诗人希望逃跑
-
诗的最后一句“生当公侯,死当白骨归”表达了怎样的价值观?
- A. 追求名利
- B. 对生死的无畏
- C. 对家庭的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出塞》与《战城南》均描绘了战争的背景,但《出塞》更注重对边疆的壮丽描绘,而《战城南》则深入展现了战斗中的悲惨细节。两者都体现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何景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