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时间: 2025-01-22 15:0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月,夜照青海头。
白骨征人怨,红颜少妇愁。
少妇含嚬望月来,月明流影洞房开。
岁暮机中缣素出,夜寒灯下剪刀催。
年年捣衣明月秋,明月还随陇水流。
闺里空教看破镜,沙场不见大刀头。
白话文翻译
《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夜空下的月亮照耀着青海,勾起了征人和少妇的思念之情。征人的白骨让人感到怨恨,而少妇的红颜则愁苦不已。她望着明月,心中满是愁情。年末,缝衣机旁传来的剪刀声催促着少妇的思绪。每年在明月下,少妇都在捣衣,而明月也随着陇水流动。闺房中,少妇独自苦看破镜,战场上却再也看不到丈夫的身影。
注释
- 关山:指遥远的山岭,象征征途的艰难。
- 青海:青海湖,代表遥远的地方。
- 白骨:指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 征人:指远征的士兵。
- 少妇:年轻的妻子,代表留守的女性。
- 缣素:细腻的丝绸,暗示少妇的辛勤劳作。
- 破镜:象征失去,暗示对丈夫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景明(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家国情怀的思考,风格清丽而感伤。
创作背景
《关山月》创作于明代,正值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月夜的情景,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离散亲人的思念,传达出深深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关山月》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诗中月亮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开篇便以“夜照青海头”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白骨征人怨,红颜少妇愁”直击战争带来的伤痛,展现了征人和留守妻子的双重苦楚。
“少妇含嚬望月来”描述了少妇在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随着诗句的发展,年末的“岁暮机中缣素出”与“夜寒灯下剪刀催”则展现了少妇在生活的无奈与辛勤工作之间的挣扎,令人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最后两句“闺里空教看破镜,沙场不见大刀头”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情与对家庭的失落。诗人以月亮为媒介,传达出对亲情、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情感深邃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山月,夜照青海头:夜空中的月亮照耀着遥远的青海,设置了全诗的背景。
- 白骨征人怨,红颜少妇愁:征战造成的白骨令人怨恨,少妇因离别而愁苦,形成鲜明对比。
- 少妇含嚬望月来,月明流影洞房开:少妇在月光下望月,思念情人,暗示她的孤独与期盼。
- 岁暮机中缣素出,夜寒灯下剪刀催:岁末时节,少妇仍在辛勤缝制衣物,象征她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坚持。
- 年年捣衣明月秋,明月还随陇水流:每年都在明月下捣衣,月亮随着陇水流动,暗示时间流逝与思念的延续。
- 闺里空教看破镜,沙场不见大刀头:寓意家庭的空虚与战争的残酷,表达失去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骨征人怨,红颜少妇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月亮描写成一个能感知情感的存在。
- 象征:月亮象征思念与团圆,白骨则象征死亡与战争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亲情的思念,展示了在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痛苦与无奈。诗人通过少妇的视角,深切地表达了女性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团圆与孤独。
- 白骨:象征战争的残酷与牺牲。
- 少妇:代表留守的女性,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山月》的作者是?
A. 杜甫
B. 何景明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白骨”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牺牲与死亡
C. 幸福
D. 愉快 -
诗中提到的“月明流影”是指什么情境?
A. 光明
B. 思念
C. 生活
D. 战争
答案
- B. 何景明
- B. 牺牲与死亡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重点在于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思念,情感更加亲密。
以上作品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在月光下的思念与感伤,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