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癸酉五月旧都客中作》
时间: 2025-01-27 03:4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源忆故人·癸酉五月旧都客中作
作者: 袁荣法
萋萋芳草天涯暮。
彻耳啼鹃声苦。
糁尽乱花狂絮。
一霎愁人雨。
离情似水凭谁诉。
有梦也难分付。
门外青山山外树。
不见江南路。
白话文翻译:
在远方的天涯,芳草萋萋,黄昏时分。
耳边传来苦涩的啼鹃声。
把纷乱的花瓣和狂风中的絮儿都扫尽了。
一瞬间,愁苦的人仿佛在细雨中淋湿。
离别的情感如流水一般,不知向谁倾诉。
即使有梦,也难以传达心中所思。
门外是青山,山外是树,
却再也看不到江南的路。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芳草:指芳香的青草。
- 彻耳:形容声音清晰可闻。
- 啼鹃声苦:指杜鹃鸟的鸣叫声,常与离别、悲伤有关。
- 糁尽:扫除、清除的意思。
- 狂絮:指风中飞舞的花絮。
- 一霎:瞬间,短暂的时间。
- 离情似水:形容离别的情感如水般流淌。
- 分付:交托、倾诉的意思。
- 江南路:指往江南的道路,象征着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啼鹃:古代诗词中常用杜鹃鸟的啼鸣来表达离别的愁苦,传说杜鹃在春天啼叫,常被认为是对情感的寄托。
- 江南:指中国南方的水乡,通常象征着温柔的景致和深厚的文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生活于清末民初,因其诗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癸酉年五月,作者身处旧都,可能因离乡在外,心中涌起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情怀。开篇以“萋萋芳草天涯暮”描绘了一幅远方黄昏的景象,芳草萋萋,给人以凄美的感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耳边的“啼鹃声苦”如同催人泪下的哽咽,声声入耳,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
“糁尽乱花狂絮”,则是一种对眼前景象的无奈与惋惜,随着狂风的吹袭,花瓣与絮儿纷纷扬扬,象征着无情的时光与心中愁绪的难以消散。“一霎愁人雨”一句,雨水似乎是愁人的泪水,瞬间的愁苦在心中不断萦绕,难以言说。
“离情似水凭谁诉”,此句将离愁比作流水,表达了情感的无处倾诉,感情的细腻与复杂在这一刻达到巅峰。最后两句“门外青山山外树”则展现出一种闭塞与无奈,虽然青山树木依旧,但江南的路却再也看不见,寓意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萋萋芳草天涯暮:描绘了远方黄昏时分,草木茂盛的景象,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彻耳啼鹃声苦:杜鹃的鸣叫声清晰而令人忧伤,象征离别的痛苦。
- 糁尽乱花狂絮:狂风中花瓣四散,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混乱与愁苦。
- 一霎愁人雨:短暂的雨水象征着愁苦的涌动,情感的瞬息万变。
- 离情似水凭谁诉:将离别的情感比作流动的水,流淌无处诉说。
- 有梦也难分付:即使梦中也难以倾诉心中所思,表达了深深的无奈。
- 门外青山山外树: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象,却无法通往心中所向的江南。
- 不见江南路:最后一句强调思乡之情,江南的路再也无法看到,象征着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情似水”,将离愁与流水相提并论,生动形象。
- 拟人:例如“啼鹃声苦”,使自然景象充满感情。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展开,表现了对故乡及故人的深切怀念。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乡愁的普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在黄昏时分又显得苍凉。
- 啼鹃:常被视为离别和愁苦的象征,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 青山:象征着稳固与永恒,但也暗示着隔离与无法到达的距离。
- 江南路:代表着思乡之情,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离情似水”是用什么来比喻离愁的?
A. 花瓣
B. 水
C. 雨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不见__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判断题:诗中“糁尽乱花狂絮”表达的是一种清除的意象。
对 / 错
答案:
- B
- 江南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杜甫《春望》: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忧国之情。
诗词对比:
- 袁荣法《桃源忆故人》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均以思乡为主题,袁荣法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李白则以直白、清晰的语言表达了浓厚的乡愁。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词入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