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佳人对镜》

时间: 2025-02-04 15:34:08

曾共粉郎私语。

独立从来自许。

谁学远山青,两靥胭脂微注。

回顾。

回顾。

错把镜中人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佳人对镜
曾共粉郎私语。独立从来自许。
谁学远山青,两靥胭脂微注。
回顾。回顾。错把镜中人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佳人对着镜子,回忆与爱人低语的情景。她独自站在镜前,曾经的承诺仿佛依然在耳边回响。她的美丽如远山般清秀,脸颊上微微的红晕像是轻轻涂抹的胭脂。回首凝视,恍惚之间却将镜中自己的身影误认为是情敌,产生了嫉妒的情绪。

注释:

  • 粉郎:指年轻的男子,通常是情人或爱慕者。
  • 私语:亲密的低声交谈。
  • 独立:独自站立,表明一种孤独感。
  • 从来:自古以来、始终如一。
  • :指脸颊,通常与美丽相关。
  • 微注:轻轻涂抹,形容脸颊上淡淡的红色。
  • 回顾:回头看,怀旧的情绪。
  • 错把镜中人妒:误以为镜子中的自己是情敌,产生嫉妒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谦,明代诗人,以词著称,擅长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情景。其作品常蕴含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明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佳人之声,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思考和对自身情感的深刻认知。

诗歌鉴赏:

《如梦令 佳人对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描绘一位佳人在镜前的独白,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全词以“曾共粉郎私语”开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温柔而亲密的场景,回忆起与爱人之间的甜蜜对话。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实。

接下来,佳人“独立从来自许”,在这里体现了她的孤独感和对过去承诺的怀念。她的美丽仿佛与山水相融,展示了她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增强了词的意境。

最后的“回顾”重复,昭示了佳人内心的纠结与反复思索。她错把镜中人妒,表达了对自身美丽的怀疑与对爱情的渴望,显示了女性在面对情感时的脆弱与敏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词更具深度,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共粉郎私语”:回忆与爱人私下交谈,暗示深厚的感情。
  • “独立从来自许”:独自承载着那些曾经的承诺,倾诉内心的孤独。
  • “谁学远山青”:比喻自己的美丽如远山般清新脱俗。
  • “两靥胭脂微注”:形容面颊上的红晕,增添了女性的妩媚。
  • “回顾”:反复的动作,体现出内心的纠结。
  • “错把镜中人妒”:表达对自己美丽的怀疑与对情感的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佳人美貌比作“远山”,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镜子中的自己视作情敌,体现内心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佳人对镜的自省,探讨了爱情的甜蜜与嫉妒,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 镜子:象征自我认知与内心的映照。
  • 远山:代表清新脱俗的美,隐喻佳人的独特魅力。
  • 胭脂:象征女性的美丽与柔情,体现出女性在情感中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粉郎”指的是谁?

    • A. 佳人的朋友
    • B. 佳人的情人
    • C. 佳人的兄弟
    • D. 佳人的父亲
  2. “回顾”在诗中反复出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怀旧
    • C. 喜悦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沈谦的作品同样以女性情感为主题,但沈谦更强调了内心的嫉妒与复杂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视角。

参考资料:

  • 《明代词人沈谦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